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全球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又一輪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46:26  


 
  美國量寬退出的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宜被誇大。首先,現在大家擔心量寬退出有不利影響,主要是擔心國內資本會因此而大規模流出。這種看法至少是片面的。而且,在我看來,即便出現這種狀況,也未必一定是壞事。

  其一,如果說量寬政策的推出,曾導致大量資本流入中國,使得我們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因此而增發了大量貨幣,致使中國貨幣政策完全被外匯儲備的動態所綁架的話,如今,倘若中國出現資本外流,那也會產生糾正國內金融結構的正向影響,其總體效果,是理順國內金融結構,使得貨幣政策操作回歸正常結構和平台。

  其二,如果量寬政策退出確實導致一些資本外流,我認為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一定規模的資本外流,對國內而言是啟動去杠杆過程,它是擠泡沫的一個積極過程。這種市場清理機制是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儘管這種清理是有代價的,甚至會導致一些企業倒閉,但其長期效果肯定是正向的。

  其三,量寬政策退出意味著美元供應將不斷收緊,其匯率將趨於走強。如此,最可能的結果,是導致用美元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這將有利於降低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利潤水平,也有利於鞏固經濟增長的企穩勢頭。

  總之,一旦美國實施量寬退出,中國可能不會出現大規模資本流出的現象。退一步說,即便出現大規模資本流出,中國外匯管理或許需要因此採取一些對衝政策,但其對中國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的總體影響,或許還是正面的。當然,正如我們近年來應對外匯儲備連年巨額流入而採取各項對衝措施是多樣化和綜合化的,應對外匯儲備的流出,也需要多樣化和綜合化的政策組合,其間的不確定性和因此引致的國內金融市場波動,也會使得這個過程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首先是量寬政策退出導致國際資本流動在方向上和規模上出現急劇變化,以及因此而引致的國內資本流動方向和規模的變化及其不確定性。需要提醒的是,亞洲金融危機前,危機國家均爆發了程度不同的流動性泛濫,這種狀況與日本採取數量寬鬆政策,在亞洲地區形成大量息差交易(carry trade),密切相關。這一次,我們必須堅決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其次,應當考慮到國內正在推進金融改革,應把國內改革節奏與這個不確定的外部衝擊因素統一起來考慮,防止出現風險叠加,從而積極推進國內金融改革。

  做好上海自貿區這篇大文章

  文章強調,9月27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標誌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嶄新階段。

  改革和開放,一直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支撐中國經濟取得世所矚目偉大成就的兩大因素。就兩者關係而論,以開放促改革,則始終是一條比較清晰的路線圖。此次上海自貿區的試驗方案,進一步強調了改革與開放之間彼此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因此,方案的發布,也宣布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進程的啟動。

  過去的33年,中國的對外開放,大致經歷了三個可識別出明顯區別的遞進階段。

  1980年,始以建立深圳等四大經濟特區,繼以建立沿海對外開放帶,直至浦東開發開放,中國堅定地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從那時至中國正式加入WTO,是中國對外“政策性開放”時期。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們主動地選擇若幹領域、地區和產業,主要採取特殊優惠政策的方式,有選擇地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逐步建立起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系。

  經歷長達13年不懈努力,中國於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開創了對外“制度性開放”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基本特征,就是中國全面接受了一套由發達經濟體預設的規則、體系、做法和“最佳實踐”,全面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體系,同時,在過去長期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基礎上,中國的企業開始走向世界。

  此次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啟動,應視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階段。它站在過去十年全面實施制度性開放的高台上,設定了“全面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的更為宏偉的目標,以期保證中國穩步成長為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大作用的大國,為增進全人類的福祉貢獻力量。

  建立上海自貿區,也是中國應對“世情”重大變化的戰略舉措。這個世情,就是全球治理體制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