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寓結構改革於宏觀調控之中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08:27:49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訊/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爬坡過坎兒”的重要階段,“三期叠加”加大了“風險系數”,結構轉型對宏觀調控提出了諸多挑戰,這決定了中國政府宏觀調控已然進入一個新階段。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結構性矛盾與周期性問題叠加,放大了外部衝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特別是2011年以來,地方債務、影子銀行、高杠杆、產能過剩、房地產等風險隨著經濟減緩進一步凸顯,且彼此互為傳導,只要某一環出現“風吹草動”或調控不慎,容易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風險。

  而另一方面,宏觀調控也一直面臨兩難:是為了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犧牲結構調整的目標,還是為了未來增長的協調、可持續而寧願容忍較低的經濟增速?或者說,是創造新的經濟結構來適應較低的增長率,還是推高經濟增長率來遷就不平衡的、扭曲的經濟結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常規的、傳統的宏觀調控已經難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必須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手段,寓結構改革於宏觀調控之中,推動“體制改革—結構調整—穩定增長”進入良性循環。

  文章認為,轉型期宏觀調控更具複雜性。2013年以來,新一屆政府宏觀調控思路與以往相比出現較大變化,“底線思維+區間管理+差別調控+存量調整”成為創新宏觀調控的最主要特點。宏觀調控從總量轉向結構,進行差異化管理,不僅對各種政策之間的搭配方式進行創新,也對各種宏觀調控工具本身進行創新,兼顧“惠民生”、“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做到“出手更加主動,目標更加長遠,調控更重協調,手段更加多元,力度更有分寸”。

  一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前,強調預期管理,緊盯目標區間,明確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上下限,相機調整政策。宏觀調控思路由以往政策偏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轉向“區間管理”,為改革換取時間和空間。盡量少用總量性政策,而更多運用結構性和功能性政策, “對衝”改革對經濟下行壓力。

  二是強調差別調控,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傾向,對待地方債、影子銀行、過剩產能以及流動性等問題辯證施治,分類處置。比如,明確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領域負債水平的高低,按照區別對待、分類監管、疏堵結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取應對之策;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逆周期調節作用,差別化信貸政策以及擴大資產證券化試點,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鐵路等重點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實施定向寬鬆政策等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