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費主導發展的兩個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7:49:08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訊/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直白地說正處於一個重大拐點上。此前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往後或將越來越依靠消費。

  超常規下的非正常狀況

  南風窗雜誌發表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文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逐漸增強。投資推動在2009年達到登峰造極地步,對GDP增長貢獻高達79.7%,2001至2013年算術平均為51.5%;淨出口推動2005年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次高,對GDP增長貢獻達22.6%,最高是1990年的34.2%。

  對於出口推動,還不能僅看淨出口數據,因為這會低估出口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有一年在北京參加形勢分析會,一些學者怎麼也不相信國家統計局關於出口對GDP推動較低的說法,原因就是這個“淨”字。這里顯然還應看出口相當於GDP的比重,2006年這一數據最高,以人民幣計算,相當於GDP的35.9%。2000年以來,出口相當於GDP比重,基本都在20%以上。30年前讀商務版3册本薩繆爾森《經濟學》,其中有大國經濟對外貿易通常不高於GDP的5%的說法。在受古典經濟學熏陶的大牌教授眼里,出口對大國經濟推動很有限,只是中國太特殊。

  正是在這一局面下,消費不僅推動作用較弱,對國內經濟增長的牽製作用也較弱。中國經濟因農村勞動力長期大量過剩,工資難以較快增長。這時如果出口規模長期較小,經濟增長將因消費不足而放緩,同時也使得消費占GDP比重不至於降到較低水平。一些人均GDP較低國家,消費占GDP比重也可以大大高於中國,印度2012年消費占GDP的69%,比中國高近20個百分點。然而在出口推動較強,以及出口相當於GDP的比重較高情況下,即使國內消費增長滯後,經濟也能較快增長。

  消費蜷縮由此而生,中國經濟越來越遠離他的人民。改革開放以來,消費對GDP的推動作用,從最高1979年的85.0%,降到最低2003年的36.4%。2000至2012年,消費對於GDP增長的推動作用,算術平均僅為45.3%,這在全球各國而言是一種非常低的狀況。我利用日本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分析美英日等37個國家消費比重發現,2012年,消費占GDP比重低於50%的僅沙特、新加坡和中國,其中中國49%,與國家統計局數據一致,其餘34個國家均高於60%,其中28個國家的消費占GDP比重高於70%。

  由此可見,消費推動作用弱、消費占GDP比重低,應該說是中國經濟超常規增長下的一種非正常狀況。如果錯把非正常狀況,當作中國經濟進入常態化發展時期的正常狀況,顯然有可能出現判斷性錯誤。

  現在的問題還在於,中國出口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已不可能再現2000年以來20%左右的快速增長。這里主要有3個因素:首先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這里有人民幣升值,要素價格上升,以及環境保護形勢嚴峻等因素;其次是出口增長空間逐漸受限,中國商品出口2013年已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1.8%,相當一部分商品占全球出口比重已相當高,多種形式貿易壁壘和貿易糾紛不斷出現,對於中國出口商品的擠壓增強;第三是新興國家和地區工業品出口的崛起,全球近3年商品出口增長快於中國的有10個國家和地區,2000~2012年,全球服裝出口年均增速高於中國的國家和地區有5個,辦公和通信設備出口快於中國的有13個國家和地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