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碧山:黃山腳下的中國城鄉互動縮影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28 11:01:29 |
三次人口遷入 汪壽昌今年68歲,他穿著一件寬鬆的白色襯衫,深色褲子,站在碧山書局門口,人很精神。 汪是碧山的精英分子,他1966年高中畢業,上世紀80年代擔任過村委幹部,並在1985-1988年擔任村委書記。如今,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在合肥和南京定居,如果沒有成為碧山書局管理員的話,他現在可能在南京兒子的家裡。 這家書店是外來者。今年5月,南京先鋒書店在碧山開了其在省外的首家分店——碧山書局。該書局的舊址為碧山村啟泰堂,當地縣政府免除了書店50年的房租。 碧山書局每天上午10點開門,中午休息1小時,下午6點結束一天營業。“現在來玩的大學生都不看書,本村人更不會來買書,書只能賣給一些專業人士。”汪得出這個結論,是基於在7月16日,一個貴州遊客從這裡買走了1200塊錢的專業建築書。 到碧山,逛過這家書店的還包括專業的社會研究者,其中就有哈佛大學博士周韵。正是周的質疑讓碧山在網絡中成為論戰焦點。 安徽大學新聞系研究生張志是左靖的學生,在被質疑的碧山計劃中,左靖是另一位發起者。這幾天左靖正在北京忙於策展,張志來到碧山幫助其老師做“黟縣百工”的後續調研工作。這是一個旨在挖掘黟縣民間手工藝的項目,通過記錄民藝流程、手藝人生活等方式,將瀕臨失傳的手藝輯錄成書。 “網上的討論很好,左老師他們過去聽到不少批評,很多都認可,其實鄉村建設會有各種不同的力量,觀念差異沒有問題。”張志說。 這幾天,公益組織陽光文化基金會的人士也出現在碧山,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想考察這裡是否具有藝術教育項目的可能,“還只是前期的考察,沒有最後定。”該基金會的一位女士如是說。 客觀而言,碧山很久以來就呈現出某種多元性:人口的混雜,其半數人口均為外來移民。汪壽昌把這總結為近代以來碧山的三次人口湧入。第一次是太平天國戰亂前後,當時大批戰亂流民湧入碧山。 第二次起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彼時的中國正經歷農村集體化改造、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在1960年代三年饑荒時期,碧山迎來外來人口的高峰。一些來自安徽北部的農民湧入碧山。 這股遷入潮持續到1970年代初,因為國家修建新安江水庫,浙江淳安縣乃至新安江上游的安徽歙縣大批農民離鄉外遷,當時有數十人的水庫移民來到碧山定居。外來人口湧入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是,為求生存而盡力融入環境,碧山村一批老徽州建築在其時遭遇破壞。 汪壽昌將歐寧們的到來,視為碧山可能的第三次人口遷入期,“現在就只有歐寧和豬欄(酒吧)的老板真的住進來了,還要看以後的效應怎麼樣。” 不可否認的是,外來者的闖入,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是本地村民對古民居保護意識的提高,也拉動了古民居的價格,從過去幾年的幾萬元到如今的二三十萬元不等,已經翻了近十倍。 方善迪今年春節後從上海回到碧山,這位61歲的村民住在碧山書局正前方的古民居中,他的長女和小女兒如今都在上海定居。 今年以來,陸續有來自合肥、安慶等地的遊客來看過方的古宅,開價幾十萬,問他賣不賣,“還有一個人想讓我租給他,他負責所有的裝修”。方都拒絕了,“小孩回來總得有個住處吧。” 資本的力量也已經隱現。今年年初,黟縣碧山休閑度假酒店項目決定選址在碧山。按照縣裡的規劃,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352畝,建設用地約300畝,項目定位為徽文化主題高端休閑度假酒店、產權式度假酒店和專業培訓基地。總投資額人民幣6億元,實施期限4年。 此外,一個總投資1億元的碧雲老房子文化村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目的是打造集旅遊度假、休閑養生、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項目一期在碧山小學原址建設碧雲古村精品區,建築面積8400平方米。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