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觀察變幹預:美國南海政策緣何越來越強硬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0:41:42  


 
  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對南海問題的關注度進一步加深。2001年“9?11”恐怖襲擊給中美關係帶來的意料之外的積極後果是,中美關係得到了改善。同時,它也給亞太地區帶來了其他一些影響,如美國加強了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實現了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並深化了同印度的軍事關係。美國也加強了同菲律賓、泰國以及其他一些友好國家(如新加坡)的關係,同越南和馬來西亞的關係也得到了改善。這樣,美國得到了它一直想要在東南亞得到的東西,即加強與願意保持海洋通道開放的國家的雙邊關係。

  此時,美國對中國的地區政策還有一些正面評價。如2005年9月,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高級顧問詹姆斯?基斯在國會聽證會上,對中國正在走向更加透明和更加全面參與的地區政策表示讚賞。然而,從2009年開始,南海問題開始成為美國在全球和亞太事務上的關注重點之一。美國重要官員關於南海政策的講話、國務院新聞發布會、國會聽證會急劇增多。而對南海問題關注的天平,也從南海領土爭端的和平解決向美國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傾斜。這從2009年7月15日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斯科特?馬西爾在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上的證詞中可以解讀出來。

  馬西爾強調,美國在南海島嶼歸屬問題上不選邊。但他同時表示,美國對“領海”或任何非陸地的海洋區域的主權要求存在擔憂,因為在美國看來,這些要求不符合國際法。馬西爾強調說,中國對南海主權的要求存在相當大的模糊性。在過去,這一模糊性對美國的利益幾乎沒有影響,所以美國並不在乎領土要求本身。但是現在,美國感到這一模糊性從兩個方面影響了美國的利益:一是影響了美國的航行自由。理由是美國無瑕號探測船在執行“符合國際法的日常行動”時,在南海的國際水域多次受到中國漁船的騷擾,使雙方的船只都處於危險之中,幹擾了航行自由。美國就此對中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並敦促通過建立對話機制來解決分歧。二是從2007年夏季起,中國有關方面要求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一些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停止同越南在南海的勘探合作,否則它們將面臨在同中國的貿易中的不利後果。美國反對中國的做法,特別是因為有些勘探活動不在中國有主權要求的領土範圍內,並且向中國直接提出了美國的擔憂,認為國家之間的主權爭端不應通過向非爭端方的公司施加壓力來解決。

  馬西爾認為,在戰略層面上,中國的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中國在自己的海洋權利上日益增長的強勢,而美國“在某些情況下不能同意,甚至不能理解中國對海洋法的解釋”。這些擔憂促使美國做出明確的政策反應。不過,馬希爾認為仍然存在用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7]

  三、2010年至今 實際上的選邊站

  這一時期美國的南海政策有兩個特點:一是對美國在南海航行自由的擔憂加劇了;二是美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實際上做了選邊。這表現在前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沒有事先同中國溝通的情況下在越南河內發表了關於南海的聲明;提出對中國南海行為的正式指責,而不論中國的行動是否屬被動的;強調解決主權問題必須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當事國不能單方面改變領土現狀;敦促國會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一系列做法上。這表明美國不再是持中立立場的“觀察者”,而實際上變成了一名“幹預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