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城鎮化期待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8-30 10:27:49  


 
  “進城不轉戶”的牽制力與排斥力

  文章表示,除“非轉農”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願意進城,但並不願意轉戶口。這主要源於農村土地後顧之憂的牽制力以及半截子城鎮化的排斥力。

  農民對進城的最大顧慮來自於土地,儘管國家規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但各地在制定城鎮化具體政策時多以農民的土地為條件,土地換保障、土地換住房等政策曾經大行其道。土地對於農民而言往往是最後的生存保障,以此為代價進入城市,農民必然心存疑慮。

  為了消除顧慮,解決新市民的社保、就業、發展等問題就至關重要。然而很多地方只顧把農民轉移出來,農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就業困難、城市融入情況差,同時沒有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上樓致貧問題不斷出現,讓農民放心且自願地放棄農村戶籍成了困難的事情。

  當前的現實是,只能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作為農民轉戶進城的主要承接地,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往往不盡如人意,對農民缺乏吸引力。

  這體現了中國城市發展的行政級別特征,即城市很多資源的配置是按照行政級別進行的,行政級別高的大城市獲得更多資源,行政級別較低的市縣鎮則獲得較少資源。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資源集中,大城市病一直解決不了,而環繞北京、天津的河北省卻有很多貧困縣,因為資源過不去。以往的城鄉統籌,是把資源都統籌到城鎮尤其是大城市去了,鄉鎮、縣城發展較難。

  與發達國家“逆城市化”的異同

  文章指出,發達國家“逆城市化”其實是城鄉均衡發展的結果,中國上述現象的出現與此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以美國為例,其郊區或者農村的公共服務與大都市基本等同,但卻能夠較便宜地擁有寬敞的住房、便捷的交通和空氣質量高的環境,對中產階級吸引力很大。大量的中產階級外遷就形成了逆城市化現象。

  美國有6000多所大學,在大都市的很少,大都集中在小鎮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大學鎮。美國不少企業也願意把總部設置在小鎮上,形成公司鎮。在這種格局下,人口、就業機會和資源就從城市向農村流動,形成了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象。在大學鎮與公司鎮,由於只有具備一定知識技能的人才能夠在這里就業,相反大城市則能夠提供更多低技能的基礎性工作,於是出現窮人往大都市跑,富人到鄉村工作的人才逆流動。

  “逆城市化”的說法來源於發達國家城市化後期的一個階段,因此,用“逆城市化”來描述目前國內出現的“非轉農”等現象並不準確。兩者相比較,中國的“非轉農”與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定區別。相似之處在於,兩者的前提都是較小的城鄉差距。差別在於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後期大城市病驅動下的資源逆向流動,而中國還遠沒到這個階段,“非轉農”還是少數,大量農民仍願進城,只是不願轉戶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