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雷:從亞細安峰會看中國亞洲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4-11-18 11:02:34  


 
  以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為例,中國在大量吸納“緬甸新娘”,推動大宗玉石、木材、能源、替代種植等經濟互動的同時,並沒有關注緬甸新移民的文化融入、生態資源保護和不同族群的社區利益共享。同時,由於中國本土日益緊張的族群矛盾,正通過國際通道、國際事件、國際傳播的方式,產生多米諾骨牌式的影響。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並沒有利用中緬共享的漫長國境線,創造新的國際治理、族群政治、經濟互動、文化傳播的最佳範例。當不同國家逐漸進入民主化的緬甸,勢必造成中國在緬甸全境政治、經濟、文化影響的式微。

  其次,得力於翁山淑枝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的長期國際關注度,和反對派民主化緬甸的持久努力,緬甸在其國內、周邊和海外布局了較為發達的民主推動組織、權益組織、環保組織、媒體機構和國際學人網絡;這些幾乎涉及軍事、政治、文化、婦女權益、戰爭、種族、衛生、健康、藝術、媒體、環境等多方面的國際組織網絡,將隨著緬甸民主派的上台和勢力崛起,成為緬甸真正的國際交往後備軍。

  相較之下,中國在中緬邊境的政治化、半軍事化、半透明化、族群緊張態勢管治之下,缺乏具有核心表達力和話語建構能力的民間和公民社會。這雖然會在管治意義上帶來操控性,但是當中緬互動變成多國角逐、國際透明、美日強力介入的新態勢,中國可能失去基於民間、個人、社群最具表達力、溝通力和斡旋力的力量階層。一旦出現類似密鬆水壩、萊比塘銅礦、中緬油氣管道這種國際項目爭議時,中國將陷於越來越孤立的國際場域。

  第三,中國在國際組織建設和國際媒體傳播方面,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由於中國整體上萎縮的非政府組織和民間機構網絡,國際社會很難在東南亞(甚至任何中國資本聚集區域),看見基於強大學術支持、民間資金供給,且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中國國際組織”;同時因為中國媒體整體上的政治性,幾乎沒有媒體可以對國際上重要、敏感、核心議題進行持續報道和話語建構。

  因此,在未來的緬甸變局、南中國海爭端、亞洲未來海洋戰略競爭態勢中,中國需要思考如何培育中國的國際組織、國際媒體提供觀點、思想、方法和案例。否則,在日益國際化、利益分化、價值多元化、民族主義意識覺醒的亞洲世紀,將是嚴重的國家缺陷。

  作者周雷是BRICS FUTURES智庫創立人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11月18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