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基礎設施建設應轉型為“民生基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09:16:05  


 
  投融資環節變革方向

  文章分析,“民生基建”應該怎麼投?和傳統基建投資有何關鍵不同?這一問題可以結合民生基建本身的特征來看。

  首先,民生基建項目具備一定的初始公益性特征,政府必須做出戰略性布局,進行積極的主導和引導。無論是生態環保工程,還是養老院、醫院、文化藝術中心,其前期投入都比較大,投資回報期較長,具有半公共產品性質。在項目初期,民營資本可能積極性不夠,必須由政府站在戰略高度,做出全局性的規劃和布局,通過國有資本領投,並給予補貼或在貸款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以美國為例,政府就對環保類投資項目有明目豐富的補貼。

  其次,民生基建項目在度過初創期之後的成長性和長期盈利空間還是很可觀的,適合吸引多種資本形態積極參與。在美國,養老社區的現金回報率可以達到8%-12%,內部收益率可以到10%至20%左右,這一回報對民營資本有一定吸引力。建議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使社會投資和政府投資能夠相輔相成。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方向。PPP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基建投資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一是可以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可以在融資層面更加市場化,避免過去平台貸、城投債的簡單融資模式下所產生的風險堆積。在PPP模式下,融資工具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儘管PPP公司發行的債券仍存在與政府投融資平台的關聯,但它並不是如傳統債務那樣由政府背書,而是多種所有制主體共同承擔風險,這一過程相對市場化。三是在PPP模式下,多種所有制的資本相互監督,項目的管理成本也會有效降低。

  再次,民生基建項目具有完整的經營性特征,應在營運環節全力市場化。傳統基建的項目比如高速公路,其成本回升期限相對固定,經營的差異性較小。而民生基建項目具有相對完整的經營性特征,所以應該在營運環節大力推進市場化,盡力做到市場化定價、市場化運營、市場化管理、市場化評估,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率和盈利性。如果民生基建項目的發起方是通過PPP模式組織起來的,營運的市場化也會天然更具基礎。常見的PPP模式下項目的運營和維護都是由社會資本承擔,因此項目在建立之初就可以選擇在所在行業具備一定市場優勢的社會資本合作方參與進來。

  由傳統基建向民生基建轉型,國民經濟統計領域的變革也要跟上。在某種意義上,統計指標即是經濟發展想要收獲的目標,在目前的統計體系下,一些民生類領域的發展往往被湮沒甚至忽略。建議由統計部門設計和定期發布一些與民生基建相關的重要數據,如環保指數、環保基礎設施投資、養老產業投資、公共信息服務投資等。同時,也要把民生基建投資與政府政績考評機制結合起來,從體制層面促進民生基建的推進。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和中國經濟的轉型,基建投資領域的轉型與改革也已迫在眉睫。如前所述,從傳統基建到“民生基建”,我們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包括投資主體、投資模式、融資方式、運營方式,甚至社會經濟統計和政績考評體系等領域在內的全方位的變革,這場變革將為中國基礎設施投資中長期的發展打開空間。

  當然,要實現從傳統基建到“民生基建”的轉型,最重要的一個轉變還是在思想意識上。我們必須從過去“鋼筋水泥+GDP”的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從“新常態”的角度去理解當前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和當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戰略重點,讓基建從服務於引資、投資、生產,回歸到服務於青山綠水、服務於生老保障、服務於人們的衣食住行,服務於投資調結構,服務於新型城鎮化和中國的未來。實現了這一轉變,我們相信“民生基建”一定能夠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