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日本天皇制及其政治作用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26 11:58:58 |
近幾年,中日兩國的關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借助“國際貢獻”的名義,強調政治、軍事大國化,企圖從人們的記憶中抹掉侵略歷史,並希望在國際舞台上擁有一席之地。在現代象徵天皇制下,重新參拜靖國神社、通過《國旗、國歌法》、修改歷史教科書等動向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特別是想從根本上理解這些問題,就有必要對戰前和戰後有著密切連貫性的天皇制進行認真研究。毫無疑問,天皇制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整合全體國民的作用。 日本古代天皇制度可以分為奴隸制階段和封建制階段。奴隸制階段的起點是推古女皇繼位。在奴隸制階段,當執政者的名稱從王、君轉變為大王,後期被稱為“天皇”後,其依然是以氏族首領的身份來掩蓋其最大奴隸主的最高統治者地位。隨著中國儒家思想傳入,當權者又結合本國固有的生活特點創造出“家族國家”的觀念,並大肆進行宣傳。 明治維新是近代天皇制形成的標誌,它使日本成為半封建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德川幕府時期,國內存在的嚴格的等級劃分,天皇的權利被架空,幕府控制著國家政權。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也不允許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製造遠航的船只。這個時期的自由農民比較少,他們大都靠租借土地生活,並繳納很高的貢租和各種各樣的勞役。幕府對農民的壓榨達到極點,使農民達到死不了活不成的程度。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