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地方國企改革易囿於眼下得失

http://www.CRNTT.com   2015-02-25 10:11:41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在不久前陸續結束的地方兩會中,31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了國企國資改革,地方國企改革的積極性可見一斑。地方國企是中國國有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資料,2014年地方國企的營業收入占國企總收入的39%,實現利潤占總利潤的30%。地方國企改革是中國國企改革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們理應保護地方的改革熱情。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地方國企改革別走歪路。

  環球時報發表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文章表示,過去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總是在經濟欠佳時被發動的,尤其是國企改革往往是導源於當時政府吃緊的財政。那麼,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動因到底是什麼?地方政府應當如何正確把握改革的方向呢?

  我們相信,各級地方黨政都會按照黨中央的部署銳意改革,千方百計搞活國有經濟,這是地方推動改革的政治理由。不過,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使地方政府在改革時也需考慮自己的得失。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出現通貨緊縮苗頭,許多地方一直依賴的土地財政難以為繼,通過推進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緩解財政壓力,看來已經成為一些地方的重要選擇。許多地方提出要推進國企的整體上市、兼並重組,在企業的各個層級引入戰略投資者,試行職工持股計劃,在公共事業部門採取公私合營的PPP模式,降低民間資本准入門檻等等,這些積極的探索無疑豐富了國企改革的實踐,對於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國企模式十分必要。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過分看重眼下的一得一失,有的則希冀於一蹴而就,有的甚至被利益集團操控而伺機攫取國有資產,這都與我們國企改革的基本精神相悖,也應在改革中力圖避免。

  文章提出,地方如何把握國企改革的方向呢?由於國企利益關係的複雜性,改革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理論上講,只有尋找到合適的成本分擔和激勵相容模式,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地方國企改革不能草率行事,而應充分徵求考慮各利益攸關方特別是廣大員工的利益訴求,深入研究國內外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結合當地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市場化程度和廣大民眾的價值取向等實際情況實施穩妥的改革。

  具體而言:首先,通過引入非國有資本形成混合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科學決策的能力和競爭力,應當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任務;其次,建立國有投資運營平台,改變過去國資管理部門直接管企業的做法,提高善於管資本、管產權的能力。這對於經濟較發達、具有較好國有資產管理基礎的地方更有現實性;再次,積極推進國資的資產證券化,通過已有上市公司的資產注入和借殼重組,提高閑置國有資源的配置效率。那些經濟不太發達、國有經濟比重高、運營效率低下的地區,則應優先推進這些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