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他們為何逃離農村?

http://www.CRNTT.com   2015-02-26 11:04:29  


 
  其實還是因為窮。所謂的人情來往都需要錢。而農耕能帶來的現金收入極其微薄,縱使國家有農產補貼,種糧還是沒啥現金收入,指望種地能蓋新房娶老婆是不可能的。要說有靠田地賺錢的農村,除了工業,那基本是搞旅遊的古村古鎮。

  農村青年如果可以,他們都願拋棄鄉村,投身城市,只是,出身、資源、教育程度決定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或許,得幾代人的努力。但以一些地方政府對城鎮化的思路,還是指望把他們有計劃地排除在城市外。特別是東部地區的發達城鎮,在榨幹他們的青春後,並不願意看到棚戶區。

  也正因為務工輸入地政府只想獲得好處而不願多付出,不願擴建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學籍等嚴加管理,才導致留守兒童只能年年春節期盼父母歸來。

  其實不單年輕人,幾乎所有人都在試圖離開農村。我老家的村子,一千多號人,據說有三百多在縣城謀生,或開三輪車或賣菜或打點零工小買賣。年輕人就是更往南寧、廣東跑。能出去的都出去,沒人願意待在田地裡,農活其實相當繁重,產出十分低下,就勞動時間產出來說,外出務工強太多了。

  人都是有理性的,都想以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改變命運。企圖把農民牢牢圈在土地裡,把他們當記憶中的景象觀賞,其實才是真正的殘忍。

  那些懷念鄉村生活記憶的人永遠都不會留在農村,正如那位鼓吹鄉土情緣的博士生最後還是一門心思留在上海。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如此。

  與傷感於少小離家不能天天侍奉父母的知識分子青年想象不同。農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早點出去早點賺錢早點混得有出息,整天待在家裡混日子或務農反而被認為是沒出息的敗家子。在很多家庭,每年最開心的日子就是春節,除了節日,更重要的是外出務工一年的孩子回來了,帶回一年的工錢,可以盤算著蓋房置辦彩禮,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就是希望,在貧瘠的土地上,再沒有比希望,更讓人感恩祖先保佑的了。

  越來越多的家庭依靠外出務工謀生,就減少了對土地和宗法大家庭的依賴。以往那種族長或長輩治下的“和睦”,不過是壓制個人意志的宗法權。在獨立的個體上,反而能建立協商、契約的機制。當然,這需要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