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亞投行的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15-03-31 12:13:36  


 
  過去,包括改革以來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是國際規則的跟隨者,近幾年來,中國從跟隨者的角色進入到參與者的角色,雖然在國際秩序的塑造中開始發揮作用,有時這個作用也很重要,但還不是規則的制定者。而亞投行的成立,第一次表明中國從參與者進入到領跑者。這是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一個質的變化。

  所以能有此種質的變化,根本原因當然取決於中國30多年的經濟建設所積累起來的巨大硬實力,但也與對硬實力的運用有很大關系。單有實力而不能正確地使用實力,也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的經濟總量和工業產值就已超過英國,但美國並未匆忙地挑戰英國霸權,而是利用兩洋的地理特點,實行門羅主義,把自己的實力局限在美洲大陸。中國在過去20餘年,不論是在經濟發展的戰略還是對外關系上,也恰當地使用了自己的比較優勢,就後者而言,這個比較優勢就是龐大市場。

  改革開放後,中國轉向經濟建設,摒棄了毛澤東時代的意識形態外交,而轉向務實、理性的經濟外交。過去20餘年,中國外交的主題,就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需要互利共贏,需要韜光養晦,所以,無論是領導人的出訪,還是外交人員,他們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尋求經濟合作,只不過在過去把重點放在招商引資上,如今把重點放在開辟穩定的能源渠道和推銷中國產品上。而貫穿其中的主軸,是中國龐大的市場。13億人的市場,是任何一個想進入中國的企業和國家都不敢、不能忽視的。中國也利用這個市場,促進了經濟增長,並積累起了巨大的外匯儲備。

  亞投行的職能,是為亞洲基建提供融資。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外儲和擁有基建經驗這兩大優勢,將中國的產品、技術和標准行銷出去,打入亞洲國家的市場,使他們和中國能有更緊密的聯系,從而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說,這樣做即使不能使雙方成為朋友,也能減少敵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