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就業形勢顯示結構調整正當時

http://www.CRNTT.com   2015-04-20 07:39:42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4月15日,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中國2015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為7%。從工業經濟以及投資與消費的增速所反映的情況來看,數據依然比較低,意味著經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為了實現全年7%的增長目標,有不少機構及學者認為應該出台刺激政策,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甚至已經將今年降准和降息的時間表都列了出來。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文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難得的結構調整時機,應該以經濟結構調整為政策的主要目標,特別是要放在新常態的背景下,而不能走回過去強刺激的老路。

  文章分析,之所以說中國經濟面臨難得的結構調整時間窗口,主要基於人口和就業因素的考慮。

  很多觀察人士將保增長的動因歸結為保證就業,認為如果增長速度低於7%就會出現就業壓力。這個觀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首先,當前的經濟結構已經出現較大的變化,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例快速提高,使得同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解決更多的人口就業。2013年和201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創近十幾年來的新低,但新增就業卻創歷史最好水平。事實表明,即使經濟增長速度仍有下行壓力,就業形勢也應當不會出現大的“塌方”。

  其次,即使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導致失業增加,那麼對引發社會問題的風險有多大呢?這需要具體分析。

  在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受到就業衝擊最明顯的是與投資相關的行業,如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在這些行業就業的主要是農民工。

  從年齡結構看,這些農民工大多數是1980年之前出生的人口,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3年農民工監測報告》分析,這些農民工中,29.5%從事建築業,26.5%從事製造業,10.9%從事批發和零售業,10.6%從事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而1980年後出生的農民工中,39%從事製造業,14.5%從事建築業,10.1%從事批發和零售業,10%從事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與80後農民工相比,1980年前出生的農民工的共同特點是多數曾經在農村有過務農的經歷。這些農民工擁有從事農業的生產技能,對農業生產也不會有強烈的心理抵觸,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城市就業的同時還兼營著農業,即在農村有屬於自己的承包土地。當這些農民工失去城市工作的時候,他們中的多數會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收入水平會由此出現下降,但不會威脅到生計。因此,威脅社會穩定的風險並不算太大。

  如果現階段繼續進行投資刺激,從而將經濟結構調整的時間往後拖,則未來失業的人口將有可能以1980年後出生的農民工為主,他們的特點與1980年之前出生的農民工有明顯的差異:這些新一代的農民工大多數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缺乏農業生產技能;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是在城市長大的,對農村有抵觸情緒;如果他們失去城市的工作,則生活將面臨窘境。

  第三,從房地產市場本身的狀況看,中國已經告別住房短缺時代,大多數城市已出現住房供過於求的現象。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超過30平方米,達到甚至超過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在不少城市已經出現嚴重的住房過剩。如果繼續加大刺激房地產市場的力度,將給市場轉遞錯誤的信號,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更嚴重的過剩,對金融穩定產生更大的衝擊。

  文章最後說,在現階段的就業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難得的時間窗口,應該將調整經濟結構放在首要的地位,讓中國經濟盡快擺脫對房地產市場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