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什麼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5-11 07:04:46  


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不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矛盾和問題,而在於我們敢於正視問題,有能力和信心化解矛盾。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近來國際社會不斷有人唱衰中國經濟,拋出了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停滯論,甚至說2016年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夢魘。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文章表示,與以往唱空中國經濟相同的是,當下的唱衰論調依然建立在對中國經濟形勢錯誤判斷的基礎上,其分析結果與中國國情完全不符。這也讓我們有理由充滿信心,再次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具體來講,信心來自於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國民經濟運行的穩定性。穩定性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重要標誌,大起大落必然難以持續。現代市場經濟與傳統自由競爭經濟相比,波動幅度雖然大大降低,但最高和最低的波幅仍然高達約10個百分點,並且除了極少數國家外都出現過嚴重的經濟衰退和負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庫提供的數據,1980年至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達到5.4%,最低的年份是2009年,為-0.6%,波幅為6個百分點。分地區來看,美國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年份是1984年的7.2%,最低的年份是2009的-3.1%;日本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年份為1988年的7.2%,最低的是2009年的-5.5%;巴西經濟增長率最高年份為1980年的9.2%,最低年份為1981年的-4.4%;南非經濟增長率最高年份是1980年的6.6%,最低年份為1992年的-2.1%;歐盟自1992年以來,經濟增長率最高年份為2000年的3.8%,最低年份為2009年的-4.4%;俄羅斯自1992年以來,經濟增長率最高年份是2000年的10.1%,最低年份為1994年的-12.7%。世界經濟增長率相鄰兩個年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從2009年的-0.6%提高到2010年的5.2%,提高了5.8個百分點;降幅最大的是從2008年的2.8%下降到2009年的-0.6%,幅度為3.4個百分點。

  從中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自1980年至2013年,國民經濟沒有出現過負增長。自1992年以來,相鄰兩個年份經濟增長率波動幅度超過2個百分點的只有1個年份,特別是2012年至2014年,經濟波動幅度只有0.3個百分點,呈現出超強的穩定性。未來中國經濟仍將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因為中國有龐大的體量,而且各地區之間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二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經濟增長的成長性。判斷一個國家國民經濟運行狀況,不僅要看穩定性,還要看成長性。國民經濟穩定有各種表現,有衰退或停滯下的穩定,如每年都保持-5%、-3%或零增長;有低速下的穩定,每年都保持1%或2%的增長率;有中速下的穩定,每年都保持3%~5%的增長率;也有高速增長下的穩定,每年都保持8%以上的增長率。如果只有穩定性沒有成長性,國民經濟每年都處於負增長或零增長,這樣的經濟就是停滯的。只有中速以上的穩定才是最有實際意義的穩定,才是穩定中的增長。

  長期以來,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中的穩定。目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但依然有著強大的成長性,仍然具備充足的經濟增長動力。因為,第一,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消費需求包括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兩部分。從政府消費來看,不合理的消費需求將受到嚴格約束,政府消費資金使用效率將進一步提高,使用方向進一步合理。從居民消費需求來看,有利於居民消費的條件正在形成:收入水平持續增加,過大的收入差距已得到有效遏制並開始呈現縮小趨勢;制約消費需求的住房、醫療、教育等預期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發展正在得以改善;消費環境特別是促進消費升級的環境將進一步優化;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增加。第二,投資需求將持續增長。旺盛的投資需求來自於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尚未完成,基礎設施不完善,需要大量投資。從城鎮化來看,中國城鎮化率還不足55%,即使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還需要25年時間才能達到80%。1978年中國城鎮人口只有1.7245億,到2013年就達到7.3111億,35年時間增加了5.5866億,年均增加1552萬。未來25年,即使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也意味著要轉移大約1300萬農民,相當於每年建造一座13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顯然需要巨量投資,況且城鎮化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也會產生巨大投資需求。從工業化來看,中國處於工業化後期,隨著信息化的到來,工業結構加快升級,需要大量投資。從基礎設施來看,中國的基礎設施總體比較薄弱,無論農村或城市,無論是東部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都還需要大量投資。有投資需要未必都能夠轉化為現實的投資需求,還要看有無投資能力,中國長期以來的高儲蓄率恰恰為投資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第三,創新將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引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將進一步釋放出創新活力,從而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無盡的空間。

  三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國民經濟的活力。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標誌就是具有充分的活力,而活力的標誌之一就是市場主體的數量是否呈現較快增長。只有在國民具有創新創造精神、利潤率較高、創業門檻較低的條件下,才能產生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相反,如果市場主體數量呈現停滯趨勢甚至減少,就意味著創業門檻高、利潤率低、創業和創新不能為國民帶來更多的收益。中國國民經濟的活力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就是要革除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就是要從制度層面破除制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各種障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生產力得以快速發展,歸根結底在於改革。改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多的發達或欠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到社會主義中國“取經”;改革在改善黨的領導的同時進一步堅持了黨的領導,提高了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水平和能力;改革煥發了十幾億人昂揚的精神面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序幕並取得明顯成效,萬眾創業的局面正在形成,近兩年中國市場主體的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這充分顯示出改革的力量。隨著改革的深化,必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四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經濟結構持續改善。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行業、地區等之間和內部的比例關係。協調的經濟結構是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重要標誌,猶如一個人的四肢,比例不協調就不能有效地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當然,合理的經濟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變動中,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市場需求不斷變化,舊的產品和產業不斷被淘汰,新的產品和產業不斷產生,今天合理的經濟結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就會變得不合理。經濟結構如果協調,即使經濟增長率較低也是可持續的;經濟結構如果不合理,即使經濟增長速度快,也只能是畸形的增長。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是否得到持續改善,結構持續改善中的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經濟結構惡化中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從中國的產業結構來看,產業之間及其內部比例關係更趨合理,第三產業已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最大產業,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格局。特別是傳統產業不斷升級,“互聯網+”正在成為各個產業的發展趨勢。從地區結構來看,近年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率超過了東部地區,增長動力強勁,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顯現。從動力結構來看,內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內需中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發揮著更大作用;在消費需求中,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從城鄉結構來看,城鎮化比重不斷上升,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工作和生活,城鎮對農村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從企業組織結構來看,已經形成並將進一步強化大企業強、小企業多的特點,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