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中評論壇:香港政治主要問題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00:10:30  


 
  凌友詩:關於本土問題

  “本土”有沒有價值呢?這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文化意義上的本土,比如說土地、親情、宗族、歷史等,這是正面的,可以增加人們的歸屬感,可以形成新的創意,尤其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在共性(universality)與特性(particularity)之間保留特性,在文化上的價值非常高。但如果是政治意義的本土,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政治邊界(political boundary),尤其是通過一些制度,如貨幣、獨立關稅區、民主選舉等方式而逐漸形成政治一體(political unity),就容易形成分離主義。

  關於國家主義和自由主義孰輕孰重?除了從理論上來看,還要從實際上來看。現在世界上比較強大、人民過得比較安定的國家,都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國資源如此不平均,人口這麼多,資源這麼貧乏,從現實意義上看,強調國家主義是有其價值和必要的。

  台灣和香港曾經作為殖民地,本身就有認同中央政府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自由主義的根本其實是個人主義、普世主義,基本上就沒有國家概念。在台灣和香港的背景下來說,要國家統一的話,提倡以城市和個人為基礎的普世主義是不利於統一的。所以我們不是說要刻意打壓民主,但強化國家主義在現在的歷史背景下是必要的。

  民主制度的推動還有兩個問題,它是一種高度動員的制度,社會不容易安定,除非人民素質特別高,或者是社會解決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大家都只在公共政策上做選擇,不在國家認同問題上做選擇,那這種動員才不會形成長期撕裂的狀態。假如在有深層次矛盾地區實行民主,社會高度動員,然後就是不能彌合的社會撕裂。台灣就是這樣,因為它有國家認同問題。

  另外,民主制度容易與政治意義上的本土主義結合,而後者也往往利用民主來排斥國家,他們是一體兩面的,尤其在香港和台灣的實踐上面。這兩地的政治運動,核心是本土主義,民主是手段,先用民主這個個人主義性質的意識型態來排斥國家,然後利用本土的優勢佔據政治主流,行本土化和分裂國家之實。

  中央應鞏固行政主導

  面對香港的難題,香港是要在行政主導這裡往回收,還是要更加開放,全面實行民主選舉和政黨政治呢?我個人認為,回歸以來有很多沒有處理的實際問題,例如貧富懸殊、住房短缺、教育偏差、立法權擴大等等,要解決就需要特首有很強的行政權。我想普選如果是在人大常委會“831”框架下進行,選出特首不會有太大的認受性。到時仍是爭議不斷、民望低落,做不了事。

  如果不要“831”框架,選出來的特首又有另一個問題。在制度上,唯一一個連接中央和香港的權力鏈條就是特首,如果特首完全是香港本地人的代言人,這條連接的鏈條就斷了,“一國兩制”的“一國”就無由體現。而且如果特首未來長年累月要應付選舉,像台灣的政治人物那樣,特首還會有多少心思去處理回歸以來沒有處理的實質問題?

  個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從實際上來考慮,應該往回收,鞏固特首行政權,減少社會動員,不要把精力放在國家認同等爭論,集中力量解決真問題,做點實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