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厲以寧: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07:58:30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項總體要求,對於準確把握發展大勢、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理解這個“新常態”? 中國經濟周刊日前就此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他表示,新常態就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常態。過去的超高速增長,實際上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帶來資源加快消耗、生態環境破壞、效率低下和產能過剩等問題,錯過了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的機會。他透露,“十三五”規劃要改變超高速增長率,實現中高速增長率的常態,改變硬性的增長指標,改為彈性指標,用預測值代替目標值。文章內容如下。

  經濟超高速增長是非常態的、不能持久的

  問:您如何理解“新常態,可持續”?

  厲以寧:中國經濟在2003年之後由於受到國內外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們為了防止自己的GDP下降,採用了增加投資、放寬銀根等措施。這使得中國經濟在一段時間內都處在一個高速增長的狀態,而這是不正常的。我認為,要進入一個經濟穩定的增長狀態,GDP增速不一定很高,而是需要保持一個比較合理的速度。

  怎麼理解“新常態”呢?這是相對於中國前一段時間超常的經濟高速增長而言的,意指經濟應逐步轉入常態。

  要知道,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是“非常態”的,它不能持久,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所以,我們今天講經濟要進入“新常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長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是不利的。二、過高的增長率帶來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資源消耗過快。第二,環境受到影響,生態惡化。第三,帶來低效率。第四,出現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第五,錯過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

  雖然現在中國GDP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從結構上來說,中國還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因為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所占GDP的比重還比較低,沒有發達國家那麼高。同時,雖然中國人力資源結構比過去改善了很多,但是大學畢業生占總人口的比重也比較低,中國的熟練技工隊伍正在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錯過了結構調整時機就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現在提出“新常態”,就有避免超高速增長,盡早使經濟結構合理化的意圖。

  中國經濟實際增長高於統計局數字

  問:您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增速的下調和下滑?

  厲以寧:經濟增速下降有許多原因。比如,出口下降、過剩的產品銷不出去等。但同時,應該看到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中國實際的GDP要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要高,而且年年如此。舉幾個例子:第一,農民蓋房子在西方發達國家是計入GDP的,而中國農民蓋房子,包括自己蓋房子、鄰居親戚互助蓋房子等,統統不計入GDP。這個量是很大的,而且目前正在建設新農村和推行城鎮化,數據會越來越大。第二,中國的家庭保姆有幾千萬人,在西方發達國家,這些人的收入是計入GDP的,由於中國GDP計算中沒有家庭保姆工資這一檔,因此,幾千萬家庭保姆的收入就沒有計到GDP裡去。加之,近年來,當保姆的人數逐年增加,她們的工資逐年在漲。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經濟學界的注意。

  問:在宏觀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平常心態?

  厲以寧: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一個平常的心態應該有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應該有一種自主創新的動力,有了自主創新的動力,根據自己的產品和技術進步程度,才能有望占領市場;第二,對每個企業來說,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比如現在互聯網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意味著消費者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參與程度越高,消費者的選擇是當前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這個新的變化,還跟過去一樣,產品就很可能滯銷;第三,每個企業的管理是有潛力的,營銷也是有潛力的,市場是靠人來創造的。按照這個想法。我相信企業就處於常態了。企業不要求太高的增長率,但要求穩扎穩打,看准了市場、方向,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有成果的,這就是平常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