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百達:文化去中國化非輕而易舉之事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12:21  


文化復興論壇現場。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日前出席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時表示,文化認同不同於一般政治認同問題,也不能窄化等同成為對有關史觀的爭論。對於相關問題的探討,或需有更精確的界定,尤應避免濫用“文化“台獨”一詞。

  張百達認為,兩岸不論在地緣、血緣、文化及歷史上,均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繫。而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不僅造成了法統之爭、歷史詮釋乃至軍事安全等現實層面,也連帶擴及到有關文化的領域,甚至出現“去中國化”或“文化“台獨”的爭論。

  台灣本土文化複振並非去中國化。張百達指出,當台灣社會於解嚴後所開展之有關閩南、客家乃至原住民族文化的複振,或者增加對所藉以生存之台灣史地的認識,並非以消除或取代國府來台後,藉由統治權力所強行推動的“國語運動”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目的;而是尋求共生共存、兼容並蓄、多元發展,乃至並未意圖取代後者已經取得之主流地位。

  這是否意味“文化去中國化”或“文化“台獨”的意識或企圖是全然不存在的?張百達認為,情況似乎也不是如此。文字的“去中國化”是存在的,就是試圖以早期西方來台傳教士當時為傳教所發展出來的拼音式“羅馬字”為基礎,意圖取代現行繁體漢字(中文)的書寫體系。但這部分始終存在於很小的群體範圍,難獲共鳴,即使在可見的未來,仍難獲台灣社會的廣泛認同與接納,從而發展成為主流化運動。

  張百達認為,所謂“文化去中國化”或“文化“台獨”,顯然並非一項簡單的、容易的政治或文化改造工程。因此,有關這個問題,需要有更精確的定義及說明。嚴格來說,如果台灣要進行“文化去中國化”,事實上很難成功,也非常不容易,除了要重新建構一套或採取不具“中國元素”的文字、語言乃至價值體系外,也須對包括宗教及節慶習俗等各種層面開展一場“文化大革命”,才有可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