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氣候協定是改善中印空氣污染的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5-12-15 00:06:49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記者 李仕奇編譯報道)來自195個國家的代表們上週六在巴黎達成了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將第一次實現幾乎每個國家都承諾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避免出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後果。美國彭博社昨日刊登社論稱,受到空氣污染問題困擾的中國和印度可以藉著這次協議,重新審視及制定更加嚴格且可行的減排措施,並通過增加廢氣排放成本的方式促進民眾選擇更加潔淨的能源,說到底還是要在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作出取捨。全文編譯如下:

  儘管談判各方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了歷史性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中國和印度的首都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霧霾影響,引起了民眾的不滿以及是否值得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爭論。中印兩國希望儘快解決多個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正好可以利用這次的巴黎協定來作出更多的改善。

  為了回應公眾對於空氣污染的質疑,北京和新德里當局都針對廢氣排放量及汽車尾氣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關閉了部份位於城內的工廠和電廠,甚至實施過汽車限行。不過這些規則是間歇性的,力度更大的措施也收不到很大成效。

  例如新德里在2002年曾經將所有公共巴士和機動三輪車(auto-rickshaw)的燃料換成壓縮天然氣,但隨著更多民眾擁有交通工具,任何的改善和成效都被逆轉了。而北京曾經在2008年奧運會和其他大型盛事期間實施限行並暫時關閉工廠,但事後總是會重現霧霾。顯然兩國都需要制定進一步減少汽車和工廠廢氣排放量的長遠措施。

  民眾對於北京霧霾的不滿得以讓中央政府向地方官員施加更多的壓力,讓後者把治理環境放在GDP增速之上——廢氣排放量大的企業往往會受到官員們的優待,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生產總值和稅收。同時,中央政府應該提供一個機會讓部份產能過剩且污染程度高的國企關閉,例如製造鋼鐵和水泥的企業。

  如果要令空氣淨化並達到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的制定的目標,中印兩國都需要重新審視其越來越倚重汽車的城市文化。新德里計劃要通過單雙號限行來控制汽車數量,這是北京僅在緊急情況下才會實行的措施。兩國首都有必要提高駕駛的成本——通過稅收、道路擁擠費以及停車費用——並提升公共交通服務。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不妨重新斟酌發放給農民的汽車津貼,轉而投資在與電動車相關的基礎設施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