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做好匯率預期管理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6-01-23 08:34:15  


市場化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2015年“811”匯改,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但改革後中國資本外流情況加劇。新年伊始,外匯市場繼續動蕩。根據對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六個季度的國際收支數據分析表明,現在中國資本外流有國內經濟偏弱、國際美元走強等基本面的原因,同時也有單邊貶值預期造成的預期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集中購匯的影響。加強市場溝通和預期引導,是深化匯率改革、維護市場穩定的關鍵。

  經濟下行和美元走強是當前中國資本外流的基本面因素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文章表示,自2014年二季度起,中國開始出現資本外流,截至2015年三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資本項目連續六個季度逆差,預計第四季度仍然是淨流出。導致中國出現資本外流的基本面原因,既有來自於國內經濟下行的內部衝擊,也有來自於國際美元走強的外部衝擊。

  從內部衝擊看,一是國內經濟下行造成投資的風險溢價上升,資本流出增多。2014年9月就是因為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欠佳,導致境內外匯率差價跳升。隨著中國經濟調整不斷深入,關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輿論不絕於耳,這進一步增加了投資者的疑慮。二是國內經濟下行導致國內財政金融風險釋放,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風險重估。近年來,銀行資產質量、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市場走勢等問題,總是被市場不斷炒作。三是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改變本外幣利差和人民幣供求關係。2014年11月央行同時降准降息,就觸發了從當年底到2015年初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連續跌停。而美歐日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本幣匯率大幅走弱的經驗,進一步刺激了境內加速償還美元債務和資產多元化配置。

  國際美元走強,一是帶動人民幣被動升值,造成對中國出口競爭力受損、人民幣匯率高估的擔憂。2014年初至2015年7月,美元指數累計升值了21%,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分別升值了11.6%和11.3%。市場預期隨著美聯儲步入加息周期,美元進一步走強,人民幣繼續盯住美元有可能難以維繫。同時,走出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多年負增長的通縮陰影,也需要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二是美元加息和升值的預期改變利差交易的條件,刺激國內企業加速償還美元債務。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在全球寬流動性、低利率的環境下,由於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低波動率,導致中國境內機構大舉對外舉債,利差交易盛行。到2014年底,外幣外債達到8955億美元,較2008年底增長了1.3倍,其中美元債務占到80%,短期外債占比由58%上升至76%。而相當一部分利差交易未做套期保值,對於人民幣貶值非常敏感。三是市場對美元升值周期經常伴隨著新興市場國際收支危機的解讀,引發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擔心。2015年3月份,在美元指數強勢衝擊100的背景下,國內企業出現了大量預防性購匯,當月銀行即遠期結售匯逆差達到777億美元。3月下中旬以後,隨著美元匯率技術性回調,加之國內重申匯率維穩基調,二季度銀行即遠期結售匯逆差326億美元,遠低於一季度逆差1200億美元的水平。

  “811”匯改前的資本外流主要受基本面因素影響

  文章分析,通常,當人民幣匯率預期比較強烈的時候,境內外匯率差價會拉大,因此,境內外匯差可以作為評估市場人民幣匯率預期的替代指標。從這個意義上講,離岸人民幣市場(即CNH市場)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參照物,而且數據的可獲性和連續性均有保障。

  2014年4月初至2015年6月底,境內外日均匯差57個基點,與2012年外匯供求基本平衡時期日均差價61個基點基本持平,顯示人民幣匯率預期基本穩定。這意味著2014年二季度到2015年二季度,正是觀察基本面因素主導跨境資本流動的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或者說是一次較好的自然實驗。

  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中國國際收支口徑的經常項目順差累計3612億美元,資本項目累計逆差1813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累計減少963億美元。其中,資產項下淨流出5326億美元,負債項下淨流入3313億美元。可見,“藏匯於民”是前期中國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外匯資產由央行集中持有向民間部門分散持有的轉變過程。截至2015年6月末,儲備資產佔中國對外金融總資產的比重為58.6%,較2014年3月末回落了6.8個百分點。

  同期,外來其他投資項下累計淨流出1440億美元,而之前的五個季度為淨流入2785億美元,這表明市場開啟了美元利差交易平倉模式。但由於外商直接投資和外來證券投資項下仍是淨流入,同期負債項下總體仍維持淨流入格局。

  匯改後貶值預期加大了資本外流壓力

  文章稱,“811”匯改,優化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其直接後果是8月11日、12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主要依據上日收盤價連續下調,市場交易價連續跌停。這引起了關於人民幣加入競爭性貶值的市場恐慌,人民幣貶值預期驟然升溫。儘管當局採取了包括拋售外匯儲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真實性審核等一系列維穩措施,但人民幣貶值預期遲遲不能消退。2015年7月初至12月底,境內日均匯差352個基點,遠高於此前57個基點的日均水平。其中,8月11日-12月31日日均差價更是高達440個基點。

  分析2015年三季度的國際收支狀況,可以較好觀察市場預期帶來的影響。這一時期,國內經濟延續調整、國際美元高位盤整,基本面因素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同期A股市場經歷了牛熊切換,境內外日均匯差擴大至315個基點,人民幣貶值預期陡增。

  考慮到剔除官方的國際儲備資產後,中國對外淨負債2萬多億美元,出於債務負擔增加的擔憂,市場天然對人民幣貶值較為敏感。結果,三季度出現了資產和負債項下流出叠加,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降幅擴大。當季,資本項目逆差達到1491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減少1606億美元。其中,資產項下淨流出674億美元,負債項下淨流出817億美元。

  負債項下由順轉逆的主要原因:一是外匯局統計的本外幣外債合計減少1485億美元,而上季還是增加51億美元;二是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淨流入降至450億美元,環比下降24%,為2010年以來最低;三是外來證券投資項下的股票投資淨流出57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首現,上季為淨流入150億美元。

  關注單邊貶值預期下集中購匯的行為

  文章認為,資本流動只是影響匯率走勢的諸多因素之一,資本外流並不意味著本幣匯率必然貶值。正如美國國際收支常年是“經常項目逆差、資本項目順差”,如果只用經常項目赤字來解釋美元的貶值、資本項目盈餘來解釋美元的升值,顯然失之簡單。中國現在正從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舊常態進入“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新常態。這於中國其實屬於一種合意的國際收支結構,有助於經濟實現內外均衡。在這種國際收支格局下,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雙向波動將越來越常態化。

  目前中國基礎國際收支狀況依然強勁,不論是“藏匯於民”還是“債務償還”,正常用匯都是有保證的。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中國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順差合計6754億美元,較前六個季度增長26%。期間,只有2015年一季度和三季度,負債項下出現了大流出,外匯儲備資產才出現了較大降幅,人民幣匯率有較為明顯的貶值壓力。而其他四個季度,資產項下淨流出,負債項下仍為淨流入,外匯儲備資產漲跌互現、小幅波動,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內外部基本面因素導致的資本外流,應該已經在資本項目由前期大量順差轉為逆差中得到了體現。現在只是因為市場一致性的貶值預期,造成了集中購匯的局面。反過來,外匯儲備下降、資本管制收緊,又進一步加劇了貶值預期,刺激了更多的恐慌性購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