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沈金浩:“不統不獨不武”不智在哪兒?

http://www.CRNTT.com   2016-02-12 00:11:56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作者 沈金浩)馬英九2008年上台後,在兩岸關係上提出了“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原則。六年多來,他也確實一直在這三不原則下處理兩岸關係。除了推動三通、直航、陸客陸生赴台等等互惠而惠台更多的兩岸交流外,他基本上沒有做什麼看上去有促統的主觀意圖的事情,尤其是輿論引導上,可以說是沒有絲毫作為。以至於儘管大陸在兩岸關係上費盡心思,對台灣民眾卻收效甚微,隨著對大陸有感情的老人的逐漸離世與無感情的年輕人的逐漸增加,願獨者的比例仍在上升。

  然而為馬英九計,“三不”原則其實對他是不利的。

  首先,“三不”是幾頭都不討好,明確說“不統”,不僅大陸領導不喜歡,大陸大多數民眾也會憤怒;不獨,台獨不高興;不武,這不是你說了算的,以台灣這點軍事實力,當然不會主動用武。

  馬英九至所以提出這“三不”,當然也是價值判斷、利益考量、感情體驗多方面合成的結果。他生在香港,長在台灣,留學美國,從社會制度選擇方面講,其價值標準上不接受大陸的那一種,也可能在情理之中。而從利益考量角度說,三不似乎是台灣民眾觀點的最大公約數,最有利於維持執政地位。而在感情方面,國民黨二代對大陸其實已剩一點兒理論上的鄉愁而已,並沒有多少真切的感情。象龍應台那樣,舅舅被大陸在階級鬥爭運動中鬥死的,理論上的鄉愁中,還包含著實際上的痛與恨。

  然而,要做政治人物,特別是領袖,即使不考慮自己政黨的利益,總也還得考慮一下為歷史、為民族留下點什麼。從這個角度講,籠統的“三不”是留不下什麼來的,它只會讓自己成為某種大趨勢中的一個過渡人物。因為他採取的是不做什麼的立場。從大趨勢講,由於中華民族有愛好大一統的傳統,現實形勢也迫使大陸一定要求得統一,否則海疆難安,民族復興會遭遇瓶頸制約。以大陸的目標、努力、力量,統一相信必能成功。如此,“三不”就成了中華民族發展洪流中的一股阻力,從歷史定位看,從民族復興的大利益看,堅守“三不”是負面意義確切而正面意義難說的。

  也許,馬英九會說,台灣的主流民意不希望統,我追求統會失民意,進而失選票。就當下情勢論,此話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當馬英九進入第二任期後,並無選票之憂,而且,即使明講“不統”,你的支持率也曾跌到“九趴”,說了統,還會跌得更低嗎?你不敢明目張膽地引導統一,至少可以做一些事,比如安排某些機構、個人,借助媒體宣傳統一是一個值得終極追求的目標。須知無論古今中外,民意是可以引導的。如果馬英九或國民黨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大陸高層自然心知肚明。而若能得到大陸當局和民眾的支持,兩黨互動得好,則國民黨的選舉資源必會增加,國民黨在在台灣長期執政的概率也一定能提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