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勇:助力實體經濟 應推動金融大部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6-25 00:21:26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中評社 秦正陽)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秦正陽)6月22日,“中國金融如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行,此次研討會的主講人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貨幣所研究員馬勇。馬勇認為,積極推動“金融大部制”改革,建立起統一的金融監管委員會,全面負責統籌協調整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有序運行,是中國金融助理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
 
  馬勇指出,自從197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之後,全世界範圍內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幾乎每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其中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直接刺激了中國的金融改革。金融危機已經成為全球普遍現象。而金融危機會導致巨大的經濟社會成本,如GDP的下降、失業率上升、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政治動蕩、社會不穩定及社會不平等程度加劇等。
 
  馬勇說,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首先要找出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系統風險。有兩個重要事實與系統風險相關聯:第一,時間維度來看,所謂過度的順周期性;第二,空間維度來看,複雜網絡的脆弱性。由於傳統的經濟金融政策不足以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馬勇提出要全面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以避免傳統政策無法有效識別和控制系統風險的缺陷。

  馬勇認為,宏觀審慎包括三個基本的模塊:一是發現風險,即探測系統性風險的早期預警系統;二是管理風險,即對正在發生的風險進行糾正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這一體系主要由基於總量調節的貨幣政策工具、基於結構調節的金融監管工具以及其它工具(如財政、稅收工具等)構成;三是減輕影響,即控制危機成本和影響的危機處置方案,該方案提示政策當局,一旦面臨突發性或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機時,應該採取何種政策及時遏制危機和恢復穩定。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規則的仿真、分析,他得出結論:第一,從政策制定來看,宏觀審慎更親睞簡單清晰的規則,不親睞複雜的多目標規則;第二,從政策協調來看,基於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和信貸政策之間通過合理的組合和搭配,能更好的實現經濟和金融穩定;第三,從政策運用的方向和力度來看,要避免政策衝突和政策叠加的問題。此外,在監管方式和體制安排上,為控制系統性風險,必須進行全口徑的監管,而在下一步改革中與全口徑監管相匹配的,就是推動建立金融大部制改革,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委員會,全面負責統籌協調整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有序運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