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價值鏈背景下中國經貿強國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6-08-02 07:25:21  


“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可以帶動中國富裕產能和資金“走出去”,也有利於中國產業的優化升級,還可以加強同沿線國家產業價值鏈的構建,促進產業間的合作。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發展中國經貿強國戰略,需要有堅實的經貿實力做基礎,大力發展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是穩固中國實體經濟和經貿發展的重中之重。對內而言,不僅需要中國各產業(產品)不斷向價值鏈兩端延伸,以提升增加值含量,實現價值鏈的“梯級”發展路徑。同時,還需要繼續實施出口結構優化和調整政策。促進貿易結構轉型升級,是實現中國經貿強國的必由之路。對外,中國應該緊緊抓裝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機遇,加大與沿線國家產業鏈方面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價值鏈。此外,中國還應積極參與區域一體化談判,了解經貿新規則、新標準。結合中國經貿強國戰略,積極應對,爭取其中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濤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對外經貿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國際分工體系日趨細化,產業內貿易和產品內貿易交織並存。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專業化分工日漸盛行,中國正是借助各種形式的加工貿易參與這種垂直生產網絡。此外,中國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企業“走出去”,也為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創造了外部條件。幾十年來,中國在本土技術積累和貿易利得的提升上都取得了質的飛躍,正努力向著製造強國和經貿強國邁進。

  高端製造業是成為經貿強國的重點領域

  文章介紹,金融危機後,為了實現經濟的快速復甦和發展戰略考慮,美國政府提出要“重返製造業”,德國政府也推出了“工業4.0”戰略。2015年,中國政府正式發布《中國製造2025》,此時,中國提出製造業強國戰略也正逢其時,這折射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對於各國而言都至關重要。《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利用這十年的時間,使中國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

  製造大國只能創造經貿大國,製造強國才能締造經貿強國。隨著中國技術進步不斷加快,製造業的增加值率也不斷提升。客觀地看,中國與發達國家先進製造業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第一,由於參與全球分工地位不同,中國製造業多數行業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下游,也就是增加值較低的生產、組裝等環節。而增加值高的研發、設計和營銷等環節則被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占據著,這是導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率低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國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第三,中國工業品的製造品質和增加值相對偏低,與美國、日本和德國等世界製造強國還有很大差距。儘管上述國家能造什麼,中國也能造什麼,但是內涵在制成品中的人力資本等要素含量相差還較大。第四,中國製造企業的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先進製造業的差距較大。

  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發展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將是打造中國成為製造強國和經貿強國的重點領域。如何有效發展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實力,需要從內部條件下功夫,最主要的是創新,無論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還是模式創新等。在中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戰略中,只有同步推動開放型經濟和創新型經濟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才能真正實現經貿強國。

  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是經貿強國的微觀基礎

  文章認為,對於國家而言,提升本國的全球化水平不僅要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關鍵是把全球價值鏈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各國需要清楚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這裡有兩個判斷因素:一是國家經濟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水平和國內價值創造能力;二是國家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技術層面所處的位置和能力。產業或者企業從資源密集型活動到低、中、高技術製造服務活動,再到高增加值的知識型創造活動等,表現出生產活動的結構升級。全球價值鏈的變化就是從一體化融入到不同層面的升級過程,整個價值鏈呈現“梯級”發展路徑。

  資源型國家全球價值鏈發展可以通過吸收外國投資來發展加工製造業,逐步提高國內增加值,從資源比較優勢向規模經濟跨越。對於擁有技術的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升級的關鍵在於,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生產率和增加值創造能力,以此向價值鏈技術更高、更複雜的環節發展。可見,國家既要一體化於全球價值鏈,還要在價值鏈中獲得升級,就必須利用國內要素禀賦和條件,在價值鏈上獲得成功發展路徑。

  產業的不斷躍升,不僅提高了貿易產品品質,外貿企業吸引外資的質量也會得到提升。產業如何向價值鏈高端環節躍升,從微觀角度看,產業投入中包含的高端生產要素比重越來越大,如高技能勞動力和資本創造的增加值提高。對於外貿企業亦是如此,企業的轉型升級就是向價值鏈兩端增值率高的環節延伸。中國製造業向高技術生產環節攀升,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增加值也會提高,諸如這樣的外貿企業吸收的外資自然會投資在這些高端製造生產環節。從要素構成看,高端生產環節需要投入高端生產要素,外資也相應投在高端要素上面。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連鎖反應,當產業或者產品沿著價值鏈升級,必定會提高經貿產品質量,經貿質量的躍升是中國邁向經貿強國的微觀基矗

  轉變貿易模式是經貿強國之路

  文章提出,當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到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經貿不僅獲得了較大發展,還解決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隨著經貿實力的增強,中國產業(或者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也會發生變化,生產格局的變化也會導致貿易模式轉變。中國提出要努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這些行業在價值鏈中均處於增值較高的環節,特別是商業服務業和生產服務業都在“微笑曲線”的兩端。

  中國企業技術的進步和“走出去”戰略已實施多年,很多企業正在闖出一條產品、技術、服務“全產業鏈出口”之路。在這種背景下,部分產業或者產品可以構建國家價值鏈,由此形成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即生產獨享型模式。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所擁有的豐富要素禀賦和各種比較優勢,構建完整的全產業價值鏈。當然,這種模式與封閉經濟下的自給自足式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這是技術進步積累到一定階段、各種生產要素獲得充分發展之後,所形成的一種更具競爭優勢的新型模式。

  基於全球價值鏈的產業升級和貿易結構轉型,更多體現在中國製造業部門參與全球化分工下比較優勢的轉變,尤其是出口結構的提升,從而實現更加強大的國際競爭優勢。中國現在亟須轉變貿易模式,繼續實施出口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政策,適度調控一些高排放產業的出口規模。優化出口產品的結構,是今後中國貿易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從製造與出口“兩高一資”產品獲得粗放型增長,到代工和貼牌生產技術和資本密集型加工貿易產品,再到實現“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產品的不斷擴大,生產和貿易結構出現巨大提升。國家需要通過技術、管理、創新等多輪驅動獲得國際競爭新優勢,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促使中國企業朝著生產高增加值產品方向發展,進而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中獲得更多的福利。

  貿易模式的轉變必然會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經貿強國戰略的最終目標是要推動中國各地區經貿的協調、均衡發展。伴隨著中國各地區資源結構和技術的變化,產業結構和生產貿易模式也要隨之變化。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是漸進式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轉變。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也勢必會促進貿易結構的優化,這種漸進式的結構優化過程,終極目標是把中國的對外經貿做大、做強,從而實現經貿強國戰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