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兩岸經濟關係很可能步入衰退期

http://www.CRNTT.com   2016-08-13 01:00:59  


 
  一是產業對接合作機制不健全。兩岸產業對接合作至今仍然是在限制性產業投資准入政策約束與扭曲下,靠民間力量、市場機制展開,存在著產業投資准入政策扭曲、產業規劃未對接、產業政策不協調等問題。即便在兩岸公權力介入的合作方面,至今仍然局限於幾個試點產業項目,而其他眾多的產業項目還在拭目以待。而且,現行兩岸公權力合作層級只有副廳級,不足以整合兩岸雙方各界的力量來推進兩岸產業合作。

  二是產業對接合作領域不夠寬。至今仍然側重於製造業合作,並以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為主,而新興產業與服務業領域的合作還較少。

  三是產業對接合作層次不夠高。至今仍然以基於生產要素互補性的生產合作為主,通常是大陸提供勞動力與土地,台灣提供資金與技術的合作,而鮮有在研發、銷售(通路)、標準與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四是產業對接合作模式欠優化。表現之一,至今仍然以台灣接單或上游基地—大陸中下游組裝製造基地—最終產品出口國際市場的分工與合作模式為主。這種分工與合作模式造成產業鏈中附加值較高、具備技術與市場壟斷性的前端關鍵技術、產業標準、品牌,以及後端的通路、服務和市場均以歐美日發達經濟體為主導;兩岸則主要承擔附加值較低、依靠低成本價格競爭的中端加工生產部分,兩岸在整個國際產業鏈中處於較低地位,並深受國際(歐美)市場變動的影響。表現之二,藉由直接投資與產業轉移進入對方形成的企業與當地企業至今少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多數仍是“你是你,我是我”,類似“飛地經濟”(張冠華,2013)④,尚未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格局。

  影響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動力與成效的主要因素

  由上可見,近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初步開啟了制度化合作進程,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兩岸經貿活動正常化與自由化進展緩慢,未能充分展開,結果多數人、多數行業對制度化合作“無感”。而造成兩岸經貿活動正常化與自由化進展緩慢的深層次因素,既有兩岸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等客觀層面的因素,更有認知問題、合作理念偏差、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做法等主觀層面的原因。這也是影響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與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動力與成效的主要的、根本性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