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兩岸青年學者共研東亞安全與台海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17-04-19 00:14:05  


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民革中央舉行(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美元首建立默契 台灣小動作空間縮小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郭振家指出,從習特會可以看出,國際舞台上決定局勢發展的歸根結底是中美實力的較量。海湖莊園的會晤說明了美國元首對中國的重視。會談中沒有強調台灣問題,說明中美已經就此建立了默契。台海要實現和平,台灣方面能做的只有回歸“九二共識”。在軍事上,兩岸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當前蔡英文的不當行為已經導致大陸的武統論調的上升。蔡英文在製造割裂,這會導致大陸民眾的強烈反感。如果蔡英文政策不做調整,兩岸之間未來走向更加危險的可能性很大。

  民革中央聯絡部一處幹部謝冰強調,中國的國家統一與東亞安全息息相關。台海局勢是影響東亞安全的重要因素。隨著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朝鮮和台灣成為美國推行東亞政策的著力點。現在美國的台海政策中,美國與大陸的關係處於主導地位,但特朗普更加注重與大陸在具體行動上的溝通與協調。兩岸關係如何發展,問題的關鍵是民進黨當局能否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的核心意涵,使兩岸關係重歸正途。無論兩岸關係出現什麼問題,大陸絕不會拿原則來做交易。

  財新雜誌資深撰述徐和謙表示,特朗普政府下的中美關係發展,雖然前期起手慢,但越來越可以看出,開局恢弘,放眼長遠。原本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已經升級到包含4個機制的對話,領域上獲得了進一步拓展。所以在中美關係上,特朗普不會像上任初期以衝突性的方式展開,而是轉入到相關部門的拉鋸式談判。但美國不會退出東亞。在台灣問題上,對美國還有以下觀察點。一是5月的WHA大會上,美國會不會搞小動作,台灣能否收到邀請函。二是如果台美關係觸礁,未來會不會採取極端讓利方式。

  大陸促統應重視“身份”與“認同”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研究員張自合表示,除了對外要警惕美日對台的關係,對內要客觀面對中華民國的問題。我們要客觀認識到,中華民國是台灣已經是一個共識,我們希望通過協商談判,把中華民國的內涵拉回到一個框架內。他建議,對內要落實中央對台工作的精神。現在大陸強調要給台灣同胞以居民待遇,在社會保障方面,給他們的待遇要參照大陸居民。

  中國人大政治學系碩士研究生楊端程分析指出,政治認同包括領土、文化、制度認同等不同的層面。島內民意一度認為兩岸不能統一是因為民主化問題。但台灣民眾對於自身民主制度的政治信任較低,並且作為制度認同,只能是國家認同的重要一部分,不能因為制度認同,而解構對國家的認同。領土認同是國家認同建構的基礎。他關注到大陸青年和學生受到教育認為,寶島台灣是國家面積最大的島嶼,但台灣青年人中沒有普遍形成這種認同。他建議,基於反“台獨”的需要可以現將“一個中國”的具體內涵暫時擱置,培養對包括中國大陸,台澎金馬,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列島在內的中國領土認同,將會是遏制“台獨”的基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