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中評智庫:蔡執政後台灣對外政策轉型及影響 | |
http://www.CRNTT.com 2017-08-09 00:14:43 |
註釋 ①蔡明彥:“外交休兵的本益分析”,載《新社會》(台灣)2008年第12期,第6頁。 ②按:這是2016年3月蔡英文在進行“英翔專案”,赴巴拿馬和巴拉圭訪問時首度提出的。 ③馬英九在2008年5月20日“就職演說”,《中國時報》(台灣)2008年5月21日。 ④《“外交休兵”內容沒說清》,《聯合報》(台灣)2008年8月24日。 ⑤Un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ttp://www.uia.org/yearbook上網時間:2016年1月23日。 ⑥Bonnie S. Glaser, “Taiwan's Quest for Greater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ttp://csis.org/publication/taiwans-quest-greater-participation-international-community上網時間:2016年1月23日。 ⑦按:例如,2003年高達70.9%的台灣民眾認為大陸對台灣不友善,台灣“陸委會”認為主要原因是“與非典時期中國大陸在世界衛生組織打壓台灣有關”。 ⑧陳秀玲:《馬:拓展國際有助深化兩岸關係》,《中國時報》(台灣)2010年3月24日。 ⑨黃嘉樹:《未來四年兩岸關係面臨的矛盾與挑戰》,《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第130頁。 ⑩按:事實上,早在2013年,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就曾邀請香港“佔中”發起人朱耀明、工黨主席李卓人和“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等赴台“取經”,向其傳授街頭暴力抗爭的經驗。在相關“佔中”事件發生後,蔡英文等人,也都公開為其站台,並慫恿台灣青年學生到香港協助挑釁滋事。 ⑪蔡政修:《“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的國際空間:以民進黨政府參與聯合國的策略為例(2000-2008)》,《全球政治評論》(台灣)第41期(2013年1月)。按:台灣學者裘兆琳在《“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策略演變與美國角色(1997-2009)》(載台灣《歐美研究》2010年第2期)一文中也有相似的觀點。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