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難於出現“特朗普”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7 00:09:56  


 
  特朗普的“商人產業屬性”

  人們總是從一些表象去評判政治人物的特性,雖難免流於表面,但也不失為認識的起點。概括目前“解構式”變革者的特徵有兩個面向:

  一是政治素人或政治“小鮮肉”,而不是混跡於政治江湖的老油條,這是特朗普和馬克龍的個人特質之一,對他們的選擇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政客的審美疲勞。

  二是高舉“本國優先”大旗,對既有國際經濟秩序(全球化制度安排)提出顛覆性批判或挑戰,以一種反傳統或反制度的視角為拯救本國經濟、產業或就業“把脈開藥”(重新祭起反自由化的大旗),對此特朗普、特朗莎.梅和馬克龍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反映,這才是他們區別於傳統政治人物的真正logo。當然,由於美國的超強地位及影響,特朗普的風向標或參照系效應最大,人們總愛把特朗普作為解構性變革人物的model,台灣輿論或媒體也不例外。

  特朗普被稱之為政治素人就在於他是一個商人,而不是按傳統政治人物的成長軌跡歷練出來的總統,因而人們總愛從“經濟人理性”的視角去解釋甚至猜測特朗普的施政理念和風格,認為這位商人總統具有“重利輕義”的務實性,等等。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所有商人的共性,亦即“經濟人理性”,但“經濟人理性”與反全球化難以劃等號,因為很難想“微軟”或“蘋果”的高層管理者會與特朗普志同道合,因此“經濟人理性”不足以解釋特朗普現象,還需從特朗普的“個性”來分析其反全球化理念的內在邏輯。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所謂“個性”不是指通常的個人性格(personal character),而是指商人的產業屬性(industrial attribute)。對於現實的或潛在的從政商人,我們不能忽略產業與政治的關聯性,在分析產業與政治的關係時,我們提出一個假設即:產業特性決定企業家的價值選擇。我們可以根據現實來對這個假設進行描述式論證。

  產業特性主要是指產業的生產組織體系,而生產組織體系與產業別有高度關聯性。大致而言,根據產品或服務消費市場分為國內或以外兩個市場,因此產業或企業也就分為以內需為主或以外需為主兩類。相比較而言,內需為主的產業對全球化的自由主義需求不甚關注,甚至還有一定排斥,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在例如交通、通訊、金融、教育、營建等產業的市場開放難度較大,更重要的是這類產業除了股權交叉持股外,鮮有國際產業分工網路體系。而包括傳統製造業或高科技的資訊IT產業,自198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了全球分工網路體系,嵌入全球生產網路體系的產業或廠商都不能不依賴全球化的發展路徑,自然就會產生全球化價值的理性選擇,這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也是產業特性使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