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文獻計量學視域下的《中國評論》

http://www.CRNTT.com   2018-05-16 00:07:27  


 
  文獻影響力分析

  關於文獻影響力分析,文獻的被轉載量和被引用率是最主要的參考指標,文獻的被引用程度代表了文獻所述內容被研究同行的認可程度,而文獻的被轉載量不僅與文獻內容相關,還與文獻作者的知名度以及研究主題的契合度相關。從目前現有的評價系統來看,並沒有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統計《中國評論》所刊載文獻的被轉載量和被引用率,但這並不影響《中國評論》所刊載文獻的被轉載量和被引用率。《中國評論》所刊載文獻不僅僅通過紙媒以及中國評論新聞網自有媒體進行傳播,台灣地區“中央網路報”的“兩岸交流”板塊亦定期對《中國評論》刊載的部分文獻全文轉載。另一方面,無論是大陸學者還是港澳台學者發表在《中國評論》的文獻,都有可能在寫作過程中被引用。舉例之,《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梁柱》(張亞中,2009.10)被《論憲法資源在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中的運用》(周葉中、祝捷,《法商研究》2013年第5期)一文引用;《一中三憲:重讀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張亞中,2009.8)和《論兩岸和平協議的三大支柱和階段性進程》(杜力夫,2012.8)被《論兩岸和平發展中的“憲法共識”》(杜力夫、游志強,《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同時引用;《“治權”概念史研究》(段磊,《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一文引用了《也談兩岸關係中的主權與治權》(杜力夫,2014.11)。刊登在《中國評論》的文獻被引情況不止於此,囿於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舉。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評論》所刊載的文獻在海峽兩岸學者群和相關政策研究部門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影響力。

  結論

  本次研究通過對近三年《中國評論》刊載的495篇文獻的計量統計和視覺化處理,以縱橫淺深四主線為綱,就《中國評論》的欄目設置、作者屬性、區域分佈、研究主題等指標展開測算。發現以下幾個規律:

  (1)就研究主體而言,《中國評論》刊文的高產作者、高產機構及高產地域相對集中,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研究的繁榮程度與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準存在一定的契合關係。

  (2)就研究主體的學歷和職稱結構而言,伴隨著學術界的激烈競爭與淘汰,《中國評論》刊文呈現出高學歷、高職稱的傾向,說明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的研究需要學術的積澱與傳承。

  (3)就研究內容而言,《中國評論》刊文深受時政熱點影響,在不同時間段表現出不同的研究熱點,與當下時政熱點息息相關,關於台灣問題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國評論》刊文的重點對象,影響廣泛深遠。

  總體而論,《中國評論》堪稱兩岸關係研究領域權威性刊物,在海峽兩岸學者群和相關政策研究部門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