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星:兩岸交流成推動統一的強大內生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8-06-26 00:16:37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星(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李娜)6月24日,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行,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星出席會議並發表觀點,他談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岸關係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告台灣同胞書》呼籲開放兩岸交流,此後在大陸的大力推動之下兩岸交流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現在已經形成多層次、大縱深、全方位的交流格局,兩岸交流成為推動國家統一的內生動力源。隨著兩岸交流的繼續深化,國家統一的內生運動系統也會進一步加強。

  陳星表示,兩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告台灣同胞書》發表至今已經歷四十個年頭。在這四十年的歷程中,大陸逐步形成並完善了促進國家統一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兩岸交流成為兩岸互動的應有之義以及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和實現國家統一的可欲路徑。兩岸交流與溝通是在較為特殊的情境下出現的事物與現象,即兩岸交流一直是兩岸政治對立大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979年以來,兩岸雖然沒有軍事衝突,不過兩岸對立的政治狀態卻一直存在,作為歷史遺留問題的兩岸內戰狀態也一直沒有從法律上得到解決。換句話說,兩岸雖然交流的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拓展,但是一直面對著不穩定的政治環境,這不可能不影響到兩岸交流,但兩岸交流仍能不斷發展,並以此不斷改變兩岸關係的基本結構。陳星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兩岸交流所具有的內在邏輯是密切相關的。

  兩岸交流的發展是祖國大陸大力推動的結果。陳星表示,從兩岸交流的源頭上來看,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以及國家統一路徑的設計事實上成為兩岸交流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此外,在兩岸政治對立情況下兩岸產生如此龐大的交流規模與深度,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兩岸交流符合民眾追求自身福祉的深層需求,從而構建出了兩岸交流能夠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民意基礎,也是兩岸交流能夠在政治互動模式不穩定的情況下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一旦兩岸交流之門打開,就很難再度關閉。此外,兩岸民眾的歷史同源性及文化同質性成為兩岸交流擴大的重要支撐因素。雖然兩岸民眾在觀點上可以有差異,但在認知模式上卻存在著較大的相似性,具有迅速擴大親和感的心理基礎,這些情形加上兩岸之間血緣、地緣等聯繫,使兩岸交流具有優越的先天條件。陳星認為兩岸在文化和心理上的親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快速發展的事實,也是對未來兩岸交流可以抱持樂觀態度的重要條件。

  陳星表示,兩岸交流具有強大的內生動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岸交流本身具有自組織和保持自我發展態勢的趨勢,具體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涵,一是兩岸交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能夠保持自我擴張的動能,只要條件許可,兩岸交流的規模會持續擴大,這已為兩岸交流四十年的歷史所證實;二是兩岸交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並保持穩定的發展環境,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抑制兩岸重新進入衝突的趨勢,就台灣島內來說,能夠抑制“台獨”勢力破壞兩岸和平與穩定的衝動。兩岸交流的這種內生動能是持續的,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自我強化,成為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的內在邏輯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