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汪辜會談”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8-09-01 00:18:50  


 
  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催生了“兩岸解凍”,催生了“汪辜會晤”,催生了“九二共識”,使兩岸走向了和解與融合的第一步,讓兩岸關係的大門開啟。這倆位老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代表了一個中國,他們的談論、愛好、贈品、函件也無不充滿一個中國元素,如國劇、國畫、國飲、筆筒的互贈,都表達了“必統”信心,成了兩岸最好的紐帶。

  三、“九二共識”奠定了兩岸政治基礎

  從第一次“汪辜會談”至今,兩岸關係發生了深刻巨變,全面“三通”實現了,雙向投資、就學、就業實現了,雙方貨幣可通兌通換了,兩岸出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熱潮⋯⋯進入“和平發展期”。

  但台灣的發展有著非常吊詭的現象:2014年兩岸關係好得似乎離“統”很近了,“太陽花學運”突然爆發,“獨派”勢力突然抬頭,兩岸關係一下子墮入冰層;接著民進黨反獲大勝,迎來了民進黨全面執政,“獨派”勢力到了不可一世的程度;而2018年,“促統”的聲音在島內反而高潮,認同中國人比例不降反升,民進黨又開始走向下坡;台灣政治光譜,綠的支持率只有20%左右,藍的支持率也只有20%多一點,誰都不比誰好,反對黨甚至在本土議題上向“台獨”靠攏,更構不上制約;台灣每次“政黨輪替”,新的政治領袖人氣與得票率總是超高,但不消多少日子就會跛腳,折損率極高,政權穩定性極差;台灣民眾的“鬥爭性”極強,稍不滿意,就暴力抗爭,受到外面任何“壓力”,就群情激奮一致對外,沒有外來壓力,就自己鬥自己,好鬥成性。

  在這些現象後面,是大陸民眾不易理解的“台灣人的經歷與悲哀”,以及“出頭天”後“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變異,這種“民主化”變成了強力的“民粹主義”,成了“民主暴力”。這種“本土化”蛻化成“愛台”與“賣台”的“二分化”,即“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只問顏色,不問是非”,陷入了“統獨焦慮症”中。這種“焦慮症”也是必然的,戰後台灣一俟獲得了選擇自己制度與生活方式權力,他們選擇“民主化與本土化”是必然的,他們“民主化與本土化”還在發酵階段,還沒有消停,還不知道自己的歸宿,還不懂政治現實的約束,還不知道充當美國日本“棋子”的危險後果……這充分顯示台灣問題的危險性、複雜性與曲折性。

  但“汪辜會談”打開的交流交往大門是關不住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是改變不了的了,中國大陸獲得了“發展機遇期”。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根本性地改變了兩岸實力,崛起的中國大陸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台獨”要想翻越中國大陸這座大山“獨立出去”,無疑是癡心妄想。代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追求統一”的“九二共識”,成了兩岸的政治基礎,已深入人心,我們要清醒認識到這一點,時間、實力都在我們這一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