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中評智庫:台灣應主動選擇和平統一 | |
http://www.CRNTT.com 2019-03-03 00:02:26 |
四、理性經濟人的覺醒使“和平統一”更有可能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中以“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等拼經濟的選舉口號及“討厭民進黨”、“討厭國民黨”等厭惡藍綠惡鬥的政治傾向取代了“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等“民粹主義”感性口號,表明了台灣民眾已經從傳統熟人社會的感性行為模式轉向了公民社會的理性經濟人行為模式。對於兩岸和台灣的未來,台灣民眾可以在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更有主動參與決定台灣未來的意願和參與決策的能力。 (一)自由、民主與公正、法治的價值保障正在失去 自1990年代民主化改革以來,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一直是台灣民眾追求的價值觀和現實目標。實際上,這些也是大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代表著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方向,兩岸價值觀上並無本質的矛盾與對立,衹是實施民主與保障自由的方式有所差異而已。現實而言,無論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是亞非等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人人滿意的民主制度,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在台灣,當兩黨競爭走向藍綠惡鬥,當民進黨政府以“轉型正義”凍結國民黨黨產、打擊異見人士,以“前瞻計劃”和“新南向”政策瓜分公帑和經濟利益,以強力壓制、不聘任依遴選法定程序選舉的台大校長管中閔就任1年半,以強力手段通過“提高購買美軍售武器預算”、通過“去中國化”、“台獨”課綱等等,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發現,兩黨競爭走向藍綠惡鬥,其珍視的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正在不斷失去。 (二)經濟發展遲緩、民生富足正在失去 三、四十年前,台灣經濟飛速發展,“亞州四小龍”是曾經的輝煌。1990年代後執政黨主導台灣民眾忙於政治選舉和選票爭奪,疏於經濟建設,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經濟發展日益遲緩。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確立了“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⑥的發展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以多邊貿易和加入WTO進入全球化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高速發展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實現富強大國目標。2005年廣東省的GDP就已經超過台灣,今日大陸GDP已是台灣的22倍。馬英九時期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前提下,兩岸的經濟社會交往不斷加深,台灣分享了更多大陸改革開放紅利。由於政府、政黨都忙於政治,台灣經濟提振不力,產業外流、人才外流、投資減少、工資待遇長期沒有提高,而2016年蔡政府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更導致兩岸關係轉冷,兩岸經貿下滑,貨出不去、人進不來,“年金改革”、“勞工法”更使工作機會縮減、收入下降,“前瞻計劃”、“軍售”等消耗大量財政,台灣經濟發展乏力,蔡政府執政效益不佳,台灣民眾民生富足的期望落空。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