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陳良沛語中評:美出兵保台可能性低

http://www.CRNTT.com   2019-04-04 00:02:57  


前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退役少將陳良沛爭取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鳳山區“立法委員”提名。(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4月4日電(記者 蔣繼平)大陸兩架殲11戰機3月31上午飛越台灣“海峽中線”,越界時間長達10分鐘,帶給台灣強烈震撼。宣布爭取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鳳山區“立法委員”提名的前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陳良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打破數十年來的““台海中線””默契,背後是整體策略的問題,下一步就是“常態化”,未來料想海峽情勢也會升高。

  陳良沛,生於1955年,曾任陸軍軍官學校第26任校長,少將退役,為陸官校長從中將改制為少將後首任校長,也是第一位出生於台灣的陸官校長。他目前正式宣布爭取國民黨高雄市鳳山區“立法委員”提名。  

  陳良沛認為,若要靠美國武力保衛台灣,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在戰爭爆發前做做樣子,美國的表態,也是一種政治語言,給蔡政府定心丸,讓老百姓有安全感,只是要讓美方藉著外交的談判空間,讓美國跟中國找到自己的利益,台灣只是棋子跟籌碼。

  陳良沛分析,這一次意義不一樣,一方面中方在今年年初告“台灣同胞書”之後的既定步驟,並不是突然的,這一個整體策略的問題,逐漸開始施加壓力,讓蔡英文政府了解大陸不會放鬆領土主權,並非只有技術性犯規,“大陸做任何事不會臨機一動,一定有設定後續的步驟跟做法”。

  陳良沛在部隊中經歷過1996年台海危機,他認為,這一次跟台海危機發射的導彈(啞彈)不同,發射導彈只是屬於警告性質,和有人駕駛且載滿武器的飛機是不一樣的。以殺傷力來講,導彈只是“點”的打擊,飛機卻可造成整個“面”的破壞影響,而且雙方都有駕駛員,老百姓的感受也會不同。

  陳良沛表示,目前還沒有到當時一觸即發的緊張程度,可是可以料想,中方最主要目的就是“常態化”,要拿到台灣海峽的空權,且現在大陸內部的情勢的穩定,等於這次也是有備而來,勢在必得,來勢洶洶。

  陳良沛向中評社指出,最近美軍的軍隊也越過台灣海峽,不像過去只有東部海岸行走,很少明目張膽的越過台灣海峽,美國絕對不是要顯示他保衛台海的決心,絕對不是。美國實質的意義是在向大陸表達軍力可做遠洋的投射,另外就是宣示兩岸的問題必須要靠美國老大哥才行。

  陳良沛擔憂,這一次的軍機越“中線”後,將來會變成常態性的舉動,如果變成常態性的作為,就會產生幾個問題:

  第一,會升高海峽緊張的情勢,拉高雙方摩擦的程度,譬如蔡英文就說要強制驅離,空軍飛機在空中要比架數多,才能壓迫敵機轉向,達成所謂的強制驅離,可是如果是不定性、不定量、臨時性的繞了就走,顯示出來的意義,就在宣示大陸號稱擁有中國主權跟領土的控制權。台灣空軍飛行員,萬一因為情緒操控空戰的技術閃失,就可能發生摩擦。

  第二,兩岸情勢政府和政府之間那麼低盪和對峙,又增加軍力上的較勁跟軍事上的摩擦,就如同《戰爭論》一書所講的,戰爭是不斷的暴力累加起來,對兩岸問題的默契維持,未來就不可能再存在了,所以台灣政府處理要很小心。

  第三,大陸軍機越“中線”是非常危險的訊號,台海情勢白熱化,也壓縮台灣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小,從過去擁有戰略縱深,到現在變成狹窄的空間,失去談判的權力,窄化的戰略劣勢,未來要怎麼去突破,也是蔡政府要思考的問題。戰略空間越大,發揮的空間一定越大。

  陳良沛向中評社分析,蔡政府採取的“親美疏中”,對台灣來講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呢?對台灣而言最好的作為,不管是對美國或是大陸,都該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這可能是最好的作為,但是因為目前執政團隊一直抵制,讓兩岸局勢不斷的激化,長遠來看對台灣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