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大灣區建設與香港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9-06-08 00:05:56  


 
  一、“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

  在過去40年,香港和內地合作已有兩個版本:前20年為1.0版,核心內容是香港發揮獨特優勢,帶動本地製造業向內地、尤其是珠三角轉移,形成了“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後20年是2.0版,主要方向是藉助CEPA和自由行,令內地向香港開放現代服務市場,使香港從區域生產性服務中心向多功能的全球服務中心邁進。毫無疑問,這兩個板本都是史詩級的,寫下了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成功合作的壯麗詩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階段、即回歸以來的兩地合作進展和取得的突出成果。對香港而言,兩地深化經濟合作乃是雪中送炭之舉。記得在回歸前夕,由於香港工業大多外移到內地、特別是珠三角一帶,本地經濟活動主要依靠生產性服務業和由資產泡沫帶動的內部需求支撐,但由於香港生產性服務成本不斷上升、跨境交通基建的缺乏、海關手續繁瑣導致兩地跨境貨流不輰以及珠三角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產生了分流作用,香港儘管有股市和地產泡沫帶來非理性亢奮的內部消費和投資,然而經濟增長郤出現後勁不足的狀況,1995-1997年平均GDP增速僅有3.9%,大大低於1985-1994年十年間平均的6.4%。回歸後不久亞洲金融風暴襲至,香港更立即陷入有GDP統計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1998-2003年六年間平均實質增長不足一個百分點;由於出現連續68個月的通貨收縮,六年間名義GDP更減少8.5%;失業率則從回歸前的2%以下急升至8%以上,經濟社會陷入困境而難以自拔。

  在這危急關頭,中央政府及時推出CEPA、個人自由行、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推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等極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上中國加入WTO促使貿易出現高速增長,使香港的服務經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進而迅速擺脫困境。這些政策措施惠及香港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高中低端三類產業。具體而言:

  第一,從金融這一高端產業看,回歸以來香港金融業發展十分迅速,2017年香港以當時價格計算的增加值為4844億港元,比2000年勁增兩倍,佔GDP比重從12.8%大幅提升至19.0%,超過貿易業(包括進出口貿易和批發業)成為最重要的經濟支柱,20年來對香港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這主要得益於不斷擴大和深化的兩地金融合作。雖然早在1993年就有第一家內地企業(青島啤酒)來港發行H股,但內地企業大規模來港掛牌還是出現在本世紀之後。到2018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146家,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49.5%,內地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和市場總交易額更分別佔到香港股市的三分之二和80%左右,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主體。與此同時,自2004年開展人民幣業務以來,香港人民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每日人民幣交易額達到770億美元,超過新加坡的430億美元和倫敦的390億美元,從而建立了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此外,據香港金管局的數字,目前香港約十萬億港元的銀行貸款中,有47%與內地有關。這些都鞏固和提升了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使香港從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發展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