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曉兵答中評:澳門一國兩制實踐值得總結

http://www.CRNTT.com   2019-10-27 00:03:22  


李曉兵(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 張爽)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在“映日蓮花:一國兩制的澳門特色——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研討會”上對中評社表示,澳門現在的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這是澳門在“一國兩制”實踐在新的歷史階段的基本定位,不僅提升了“一國兩制”實踐的深度和高度,也拓展了“一國兩制”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能隨著社會發展找到新的方向感,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經歷重大歷史轉型和社會變遷。

  李曉兵對中評社說,澳門回歸二十年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澳門在回歸過渡期的時候,深層次的社會結構梳理得比較順暢。回歸之後,澳門社會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沒有出現嚴重的分化和撕裂,所以基本法的實施過程中也沒有呈現出“各說各話”衝突和爭議。從社會層次來看,澳門特區人口體量不大且呈現同質化的趨勢,跟內地之間有深度連接而且關係處理得非常和諧,所以澳門特區過去二十年發展過程中發生的重大社會爭議相對比較少。

  另一方面,澳門的“愛國傳統”深入人心。澳門的中小學教育,比如升國旗、基本法推廣都是涉及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培育。這些主流價值觀在澳門社會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共識和基礎,這方面也與香港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香港在回歸之後有時候談到“愛國愛港”的話題,還要討論一下甚至產生爭議,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基本政治常識,也是基本的政治共識。實際上,“愛國”的政治共識等於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基本前提,香港特區也不能缺少這樣的前提。

  第三方面,澳門回歸後,比較好地解決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問題。澳門現在的人均GDP已經超越了瑞士,在世界上排行第二,經濟增長非常迅猛。回歸後不久,中央根據澳門特區發展的需要開放了“自由行”,這對澳門經濟發展助力非常大,每天過關人次最高的時候能超過30萬人次,這一舉措不僅為澳門帶來人流,與之俱來的還有物流還有資金流,澳門的定位是世界級的休閑、娛樂、旅遊、文化中心,有了源源不斷的遊客,這一定位就可以名副其實的得到實現。

  第四方面,澳門的法律界在基本法的推廣方面做得有聲有色。澳門基本法起草結束之後,一批有經驗的法律人、社會名流並沒有簡單地解散了事,而是轉型成立了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這一機構從成立之始就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在《澳門基本法》制定頒布20周年之際,澳門特區建立了基本法紀念館,以保留歷史的足跡,便於後人了解澳門基本法制定實施過程與“一國兩制”實踐。在紀念館五周年之際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為大眾提供更多元化的參觀體驗,特別是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讓青少年正確理解“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傳承愛國愛澳精神。澳門特區夯實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憲制基礎,因為根基打得很牢固、很扎實,圍繞基本法重大的爭議相對來說也比較少。

  第五方面,澳門特區現在的基本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根據國家發展戰略,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發展方向在新的歷史階段也要重新進行確定,既要提升了“一國兩制”實踐的高度和層次,也要拓展“一國兩制”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澳門一直面臨地狹人多,發展受限的難題,中央對澳門的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關注和支持,比如“橫琴模式”的確立為澳門大學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這是在澳門回歸10周年的時候,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橫琴模式的決定,將橫琴一平方公里多的土地租給澳門大學用。2016年,橫琴自貿區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澳門的經濟多元化和社會轉型提供配套服務,澳門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機會。可以說,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破解澳門特區發展中的這個重大難題,經歷了一個從拓展澳門特區陸地和海域用地到深化和加強粵澳合作,包括粵港澳合作,直至當下如火如荼展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思路和模式轉換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