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趙春山:如何構建兩岸良性互動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9-11-18 00:08:20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上海11月18日電(記者 李娜)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的“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加深兩岸融合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兩岸關係目前處在關鍵時刻,處理兩岸問題應有輕重緩急之分,只有對世界變局的認知建立共識,才能區分兩岸哪些問題應該“奮發有為”,哪些問題必須“韜光養晦”。對此,趙春山就如何構建兩岸良性互動關係,提出以下五點認識。

  第一,認識國際政經體系的變化。在國際政治體系方面,多極化趨勢正受到單邊主義或雙邊主義的挑戰,中美對抗的“長期化”和“常態化”,意味著國際形勢可能已出現“新冷戰”的雛形。傳統聯盟體系不再發揮集體安全的功能,各國為獲取安全保障,紛紛展開軍備競賽,從而增加突發性軍事衝突的風險。而在國際經濟體系方面,經濟全球化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而嚴重失序,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靡然成風。

  第二,認識處理兩岸矛盾應“以民為本”和“以和為貴”。趙春山表示,兩岸的矛盾應定位為內部矛盾,而非敵我矛盾。內部矛盾可以使用和平手段加以調和。兩岸追求民族復興為共同奮鬥目標,就要避免雙方關係出現“地動山搖”,即必須強調“以和為貴”,做到“和平不到最後關頭,決不放棄和平;戰爭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戰爭。”

  第三,認識兩岸分治但不分裂的現實。習近平曾表示“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台灣和大陸各自選擇走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兩岸沒有理由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強加於對方,應透過經驗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學習、求同存異後,找出一條最適合兩岸中國人走的道路。兩岸目前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都各自面臨許多急待處理的問題,所以當務之急是兩岸都必須先做好自己的事。

  第四,認識兩岸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必要性。“九二共識”是為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的“九二會談”而形成,是因雙方對“一中”內涵的定義不同,才會發揮求同存異的精神,暫時擱置爭議,讓兩岸順利進行必要的協商。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中所提的“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代表“九二共識”已不再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模糊”的概念,兩岸關係已經進入“深水區”。為了處理包括事務性以外的兩岸其他問題,兩岸執政當局應與時俱進,賦予“九二共識”新的意義,讓它發揮新的功能,就如同“九二會談”,只有通過兩岸恢復協商才有辦法解決。

  第五,認識合作共贏是兩岸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兩岸應把”合作共贏”視為雙方在國際社會互動的準則,而不是從事一場“零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