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專家齊聚北大 共議中華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9-11-19 00:28:04  


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出席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中評社 徐夢溪攝)
 
  洪孟啟從台灣文化發展看兩岸城市文化交流,指出台灣是移民社會,具有邊緣性格、同情心重和民粹性格和批判能力薄弱的文化特點,但同時,台灣文化多元,有吸納力,常有無常感,也有拜物情節和懷舊情緒。他認為,大陸務實,有魄力,想做就馬上做,台灣比較精致細膩,兩地互補,各自發展和合作,可以建立長久的合作機制。

  劉東以“如何看待漢化問題”發表演講,他認為,從更加長時段的眼光看,世上萬事有存在就有毀滅,所以歷史中存在的東西,總要在歷史中消亡,這甚至可能包括人類本身。而無論如何,至少在人類走到毀滅之前,讓他們逐漸在融化中走向一體,這畢竟是一種無可抵擋的大勢。“我們的漢族自身,也同樣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跟其他的文明、特別是其他的軸心文明進行化合,不然的話,哪裡談得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指出,萬國之上猶有人類在。他希望所有的人類群體,都能帶著他們各自的創造,來走向這種一體化,這樣就會使總體的人類文化,更加豐富也更加多元,從而更充滿自身內部的上升潛力。

  楊渡從語言、影視文化、社區營造三個方面對兩岸文化交流進行了觀察。他表示,現代化的歷程使兩岸經濟發展階段的差距縮小,也使生活形態接近。加之現在又處於資訊社會和網絡世代,兩岸青年有著更開放的世界觀、更貼近的思維方式。社會語言學強調社會變遷對語言的影響。兩岸從1949年開始的歧異,到趨同現象,恰恰是一種見證。“用故事,讓兩岸更貼心。”​

  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為期兩天,在分組討論環節,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圍繞“中華優秀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新路徑”“擴大兩岸青年交流與增進文化認同”等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此外,論壇還設有“金融創新與兩岸文化”“兩岸藝術家交流專場”分論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