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如何看待台海發展大勢 | |
http://www.CRNTT.com 2021-02-09 00:04:14 |
如何看待台海形勢發展大勢 評判國家統一工程進度,要看大局、觀大勢、把大節。從整體戰略態勢看,勢在誰手中誰就是歷史的主宰者。以某一地方、某一時段、某一側面的民意做指標,似乎支持統一的少了、贊成“台獨”的多了,某些工作就失敗了、和平統一就無望了、大戰就不可避免了云云。這是形而上學看法。 在美國結束特朗普執政邁入拜登時代之際,輿論多認為,未來中美戰略競爭這個架構不會逆轉、基辛格關於中美關係“回不去了”的預言依然有效。在這個大框架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是不是會繼續乘勢作亂,挾洋推進“台獨”,實行“一綠遮天”政治恐怖統治?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特朗普會有什麼區別?以台遏華舉措的力度、頻度、廣度會做何種調整?台灣部分民眾被帶節奏,“反共”“反中”成風,社會綠化向深層次發展的態勢是否會有所變化?某些在野黨一時找不著北,尾巴主義盛行,或模糊立場,或隨波逐流,或逢迎圖存,或繳械投降的思維會不會有所醒悟?前些時期那些真正有識之士、理性勢力,或隱忍不發,或不敢發聲,或彷徨迷茫的態度會有所改變?“台海必有一戰”這樣的輿論會持續高漲還是有所回落?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對於紛繁複雜的形勢,如果糾纏於眼花繚亂的細節、瞬息萬變的表象,結論可能極具爭議。借用克勞塞維茨的理論,這似乎是“形勢的迷霧”所致。分析研判複雜形勢,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回歸事務的基本面,化繁為簡:看矛盾各方的基本需求是什麼、手中掌握的籌碼有多少、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在哪裡、歷史大勢的指向朝何方?這就是“奧卡姆剃刀”告訴我們的道理。下面,我們就用“奧卡姆”這把簡單而實用的剃刀,簡要分析台海形勢的大框架,讓某些勢力看看如來佛的手心。 一、民進黨當局跳不出中美戰略博弈框架體系 該框架乍看起來似乎對正在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有利,實則不然,這是雙刃劍。民進黨可在中美博弈中牟利,但它牟不了勢,改變不了台灣和民進黨都是美國人手中的牌和棋子這樣一種命運。所謂牌和棋子,就是用來妥協、交易、再平衡的犧牲品。中美戰略博弈,美打“台灣牌”核心意圖是什麼?是美國政客所言“保衛台灣民主”,還是“支持台灣建國”?蓬佩奧曾經公開說過,他們撒謊、他們欺騙、他們偷竊,他們還有完整的培訓課程。如美國果真無條件支持台所謂“民主”,就不應該在世界其它戰略要地支持“落後政權”。美國的意圖是讓台灣“獨立建國”嗎?我們要警惕,但也要看到至少目前未必是其優選項。因為支持“台獨建國”就是支持中美決裂、中美大戰,不符合美戰略利益,這是當下美智庫主流看法之一。支持“台獨”等同支持台海大戰,屆時台不但“獨”不了,還會招致“滅頂之災”。台灣“獨立”必然導致兩岸統一,中台辦原主任張志軍講的“‘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就是這個道理。 從美國利益最大化角度看,台灣問題長期化、國際化、調控化始終是其優選項。在美國看來,“台灣牌”歷來是其遏制中國最便捷的一張牌,效果直接、立竿見影、可進可退;操作空間大,從引發戰爭到激起兩岸政治、經濟、社會、軍事衝突與危機,涵蓋戰略戰術層面,有望達到戰略影響、戰術牽制、技術調動之功效.美幾乎每次對華發起重大戰略性、階段性挑戰,都要打“台灣牌”;傾向分離的政治勢力執政,這張牌更好打,這是1959年美國會《美國對亞洲的外交政策》,即俗稱“康倫報告”的重要意涵之一,也是上世紀40年代末馬歇爾、艾奇遜為首的美國務院面對中國國民黨政權勢必被中國共產黨推翻的挑戰,策劃處置台灣問題的核心理念之一。 那麼時下美“打台灣牌”的核心意圖到底為何?我認為是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精力,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資源,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美保守派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副國家安全顧問納迪亞·沙德羅(Nadia Schadlow)在2020年第9/10期《外交事務》雜誌刊文《美國錯覺的終結》的觀點,代表當前美保守派一個非常流行的看法:就是要靠軍事力量為基礎的地緣戰略競爭,而不是國際組織,來維護世界秩序。依靠國際組織大體是一種維護和平合作的世界秩序,地緣戰略競爭則是挑撥利用矛盾以牽制消耗對手的世界秩序。在這樣一種戰略思維下,台灣的牽制消耗作用便凸顯了。 但是,中華民族復興勢不可擋,美國在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同時,也在牽制消耗自身。當雙方耗到再平衡臨界點的那一天,美要麼出於妥協而壓台,要麼出於示好而棄台,要麼出於瘋狂而爆台。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有個實證可以佐證台灣在美國的斤兩。民進黨大肆宣揚美台“斷交”以來美最高層級內管官員、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台3天並進行政治性質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美方也有所認可。但到訪之日,克拉奇轉趨異常低調,乘商務包機而非行政專機;取消“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行程高度保密、公開定位改為吊唁李登輝,此舉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被美國人出賣或者羞辱了一次。其原因眾說紛紜,我看很多所謂“原因”是台有關方面自找台階下而已,根本原因是大陸與台灣的分量對比差距使然。西方現實主義理論大師漢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講過:“普遍的道德原則在抽象的普遍形式下是無法適用於國家行為的,道德原則必須經過具體時間和地點的環境的過濾①。”8月28日,台灣海基會原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先生一針見血指出,民進黨當局對美亦步亦趨、媚美“反中”,遞“投名狀”,美國則將台灣綁成“人肉炸彈”。 台灣民眾對美國人的意圖似乎也多持清醒態度。8月中旬有份民調,當被問到“請問您認為美國支持台灣,最主要原因是什麼?”,61.5%認為是“反制中國大陸”,14.3%認為是“保護台灣人民”。以政黨屬性交叉分析發現,即便泛綠選民,也有67.2%認為美挺台是為“反制中國大陸”,僅15.8%認為是“保護台灣”。 另方面看,經濟社會規律也不允許蔡英文當局肆意“脫陸入美”,換言之,民進黨擺脫不了大陸因素這個約束條件。衹要兩岸之間保持和平,就不可能走到經濟“脫鈎”的地步,況且和平發展恰恰又是台灣主流民意。我不知道拜登政府如何處理特朗普的“脫鈎”政策,但據約瑟夫·奈(Joseph S.Nye)測算,中美供應鏈完全分割大概需要5到10萬億美元。不知道美國人民是否願意出這筆錢,反正中國人不出。現實是,大陸是台灣可資逐利、綜合條件最佳的對外經貿合作區域,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比肩。衹要台灣政治上、軍事上有求於美國,就不應該幻想美國會與其進行公平市場競爭。大陸可以向台灣讓利,美國不會,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台是“美國優先”、“經濟附庸”,美國不會在以實體經濟回流政策為牽引推進對華經濟“脫鈎”過程中,分台灣一杯羹。 現實情況是,2020年以來,在政治激發、疫情助推的如此巨大的“脫鈎”力下,兩岸經貿竟逆勢上揚。僅看台灣當局單方面公布的統計數據:1至8月,台灣對大陸(含港,下同)出口9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台灣從大陸進口407.8億美元,同比增幅9.1%。8月,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高達46.4%,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台灣各階層沒有一致對14億人口市場、完善的生產鏈熟視無睹。 中美戰略博弈態勢決定台灣當局運作空間,時下這個態勢貌似令人眼花繚亂,怎麼才能看清大勢?怎麼就知道中國大陸勢不可擋?這是一個大題目,可以長篇大論,今天換一個簡明角度分析。我想起了遼沈戰役消滅廖耀湘兵團的黑山阻擊戰,當時也是東野和廖耀湘兵團攪在一起、態勢令人眼花繚亂,參謀都無法標圖了。但最後誰勝利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勠力同心者勝。東野每支部隊、每個戰士都知道,哪裡有槍響就往哪裡衝,廖耀湘兵團的官兵則是哪裡槍響就背向哪裡散。目前,美國正處於獨立建國237年來新一輪社會撕裂過程中,而中國則恰恰處於改革開放以來新一輪社會彌合過程中。這一點就極有分量地預告中美世紀大博弈的結局了。抗戰期間,實地比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美國“迪克西使團”(“迪克西”是美國南部各州及人民,北部是楊基)觀察員約翰·佩頓·戴維斯(John Patone Davis)曾評價說,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最堅忍不拔、最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的群體”。這個評價今天依然適用,美國分化也沒有用。近日有美國學者指出,美國贏得冷戰靠的是軍事和文化,蘇聯經濟崩潰是其自身發展模式所致;對華冷戰將完全不同,美國連怎麼打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怎麼贏。中國崛起符合世界和平發展利益,符合人類文明進步方向,衹是不符合美國獨霸世界野心,也正因為這一點不符合,筆者更有信心,中國回歸於歷史大多數時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是必然的。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在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同時,更在牽制消耗著台灣的利益、財富和前途。跨過歷史臨界點後,台灣挾洋自重的政客們就會發現,除了“漢奸”、“分裂中國罪人”這樣可悲的歷史定位以外,他們什麼都剩不下。 二、民進黨當局擺脫不了力量對比不斷弱化的線性進程 歷來形勢比人強。物質條件支撐力和社會組織動員力推動大勢轉化,是謂“力量對比”。當前,兩岸力量對比越來越懸殊地向大陸一方傾斜,台灣當局能打的“牌”越來越少,“民主牌”是軟飯,不是硬實力。僅就台灣某些人自以為有些優勢的教育、科技、高端製造業情況作對比:權威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2021年度排行榜二百強高校中,中國大陸7所,香港地區5所,台灣地區僅1所。2020年度nature指數排行,中國大陸名列世界第2,在榜單中提升最快,進逼美國,台灣第21,持續下滑,量的差距更慘不忍睹。中國大陸高端製造產業整體占優、空白不多,台灣空白比比皆是,僅個別如芯片製造、封測和數控機床等占優,但處於被快速趕超路上,筆者曾就芯片問題專門請教華為高層,答案令人興奮;就社會動員而言,全球公認,這次抗疫再次顯示出中國大陸的社會治理能力和實力無與倫比。 時下,“台獨”分裂勢力寄希望於藉助美國力量平衡與大陸的力量差距,但這是一種透支、自殺的行為;透支著台灣人民的實際利益、資本勢力的商業利潤、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不可持續。民進黨當局大肆購買美武器裝備、忤逆民意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就是透支的最新例證,美國要榨盡你最後一滴血。遠交近攻是大國策,不是弱實體能玩的。燕國傍秦伐趙、南宋聯元攻金,外國如波蘭數次亡國、格魯吉亞頭破血流,殷鑒比比皆是。 三、民進黨當局無法掙脫反對力量制衡這個結構制約 或許有人質疑,台灣不是已經全面綠化、民進黨“一黨獨大”了嗎?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7月的民調顯示,27.7%台灣民眾支持“獨立”,“急統”支持率僅0.7%;67%衹認同“台灣人身份”,40歲以下年輕人尤甚;偏好國民黨的僅15.8%,偏好民進黨的為36.8%,偏好相對中性民眾黨的為5.5%,更激進的時代力量偏好率達3.3%,而新黨支持率微乎其微。但這是暫時現象,民進黨不可能江山永固、為所欲為,這是台灣的政治體制、歷史遺留、社會積澱、利益格局及外部影響諸因素綜合成就的結構性約束所致。 台灣採取西方政治體制,脫離不了“左右之爭定大局,中間派偶爾掌權但較難長久”這個基本規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在剝削基礎之上,通過層層盤剝、物質激勵,實現高效率、快發展;藉助釋放利益、節制資本,維持社會穩定、平衡民眾怨氣。故所謂“傾向上層”的右派政黨與“傾向中下層”的左派政黨輪流坐莊,是其經濟發展與社會平衡矛盾運動的重要體現,台灣亦然。民進黨與主要反對黨所謂左右之爭,是政治制度的結構性需求。民進黨的對立面——藍營、部分中間勢力,他們很多人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夠享受大陸改革開放紅利;反對或不支持“台灣獨立”,能夠從兩岸必然統一的現實主義邏輯思考台灣前途命運問題。即便備受爭議的中國國民黨9月6日全代會通過的兩岸關係論述,也提出反對“台灣獨立”,沒有徹底放棄“九二共識”。更何況民進黨最醒目的旗號建立在“台獨”這個幻覺基礎之上,總有一天會被全體台灣民眾所拋棄。 四、台灣軍隊無力改變逢解放軍必敗這個必然結果 8月17日,有一則來自台灣的報道,台空軍司令部嚴令執行應對大陸軍機任務飛行員,不得先敵開火,否則法辦。後來消息表明,這個報道不假。“不挑釁、不怯敵”“不畏懼、不迴避、不示弱”,是台軍政當局和高層常態化表態,是長期政策、不得已而為之。台灣是一塊死地,置於死地而後生是有條件的,就是信念、勇氣、士氣、兵力和後方。兩岸交戰,台灣地區軍隊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台軍歷來是解放軍手下敗軍,官兵普遍怕打懼戰;成員思想觀念多元,缺乏統一意志;數量質量全面劣勢,未來持續加深;台島、外島、離島全縱深處於解放軍密集打擊可及範圍,沒有一寸可靠後方;社會高度撕裂,難以同仇敵愾(近期民調顯示,近半台灣民眾不願上戰場);外援變數極大,友不靠譜、遠隔重洋、緩不濟急、備受牽制。歷史上,台軍及其前身在與解放軍作戰中,其外援強勢從來也沒能挽救其政治上的倒行劣勢、道義上的悖理劣勢、軍事上的懼戰劣勢、社會上的離心劣勢。衹有民進黨極端政客在宣揚“掃把對抗解放軍論”、靠發表極端言論吸粉掙錢的“館長”之流聲稱“大陸有種打過來”,島內理性人士則不無憂心地告誡“首戰即終戰”、“美國不會來”。 戰時美軍會不會馳援?本人這裡不便下結論,談點現象。眾所周知,這段時間美一些勢力在鼓噪將這個問題以法律形式清晰化,就是聲明美“必救”,以懾止中國大陸逢“獨”所必攻,其邏輯出發點是自信解放軍不敢與美軍打仗。但另一派則認為,對台軍事介入政策透明化是一種盲動、短視行為。9月4日,美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指出:美國政府說什麼是重要的,但美國所做的和能夠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說我們將在任何情況下保護台灣不受攻擊,但沒有足夠的軍事能力來履行這一誓言,那麼這種宣示的政策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意圖呢?” 8月18日,美前助理國防部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被問及“如果到了北京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後關頭,美國支持台灣會延伸到什麼程度?”,答道:美國雖然有法律要求美國自己維持防衛台灣的能力並提供台灣自衛能力,但美國並沒有前去防衛台灣的法定承諾,唯一可決定是否為台灣而與中國大陸開戰的是美國總統②。美國內部這種爭論或許說明,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決策者可能還舉棋不定。當然,軍隊不會不備,任何一方亦如此。11月中旬,特朗普正式宣布,要把世界各個戰地的美軍撤回來。 料敵從寬看,將來不排除台軍有機會偷叮一口,但是下一步怎麼辦?怎麼收場?衹有滅亡一條路,所以它不敢叮解放軍半口。解放軍有絕對的意志、絕對的把握,乾淨利落消滅一切“台獨”。台灣能不能打下來始終就是個偽命題。對解放軍而言,從來沒有能否打下來的問題,衹有代價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唯一一支曾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軍隊作戰並從未失敗的軍隊。 或許有點欣慰的是,目前台灣地區這支軍隊依然公開反對“台獨”,包括其高層在民意機構依然這樣表態。進一步看,筆者也期望未來兩岸軍隊還能重演攜手並肩、共禦外侮的歷史。衹要對岸軍隊始終堅決反對“台獨”、不為“台獨”而戰,就有希望。 五、“台獨”分裂勢力無從抗拒中國必然統一這個歷史宿命 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台獨”分裂勢力、國際干預勢力主導不了中國歷史進程。中國必然統一,中國正在走向統一,兩岸分離不過是中國漫長歷史一段插曲而已。評判國家統一工程進度,要看大局、觀大勢、把大節。從整體戰略態勢看,勢在誰手中誰就是歷史的主宰者。以某一方面、某一時段、某一側面的民意做指標,似乎支持統一的少了、贊成“台獨”的多了,某些工作就失敗了、和平統一就無望了、大戰就不可避免了云云。這是形而上學看法。 何為勢?勢是以綜合實力為後盾,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乃至網絡空間等諸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攻守進退狀態及其趨向。當勢發展到某種程度,就會斷然下定決心,任何民意都會如流水一般追隨而來。判斷兩岸統一是越來越近了還是越來越遠了,不是看幾個民調指標,而是看勢。一槍不發是和平統一,沒有大打出手也是和平統一,萬箭待發同樣是和平統一,某些非和平手段運用也未必不符合和平統一邏輯範疇。當國家戰略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使得實現統一的代價在國家綜合實力中占比達到臨界點,就是終局佳機。當然,如果其間分裂勢力鋌而走險,大陸將不惜代價維護核心利益。對此,民進黨不少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始終不敢掀底牌,而是寄希望於“溫水煮青蛙”,耍小聰明、希望拖延時間以待變局。但是,“急獨”固然導致急統、極度“挾洋自重”會招致毫不留情痛擊,而拖以待變、時間換空間也是有限度的,當“漸進式台獨”的纍積效應達到臨界點,大陸必會斷然出手。台北論壇秘書長華正豪8月16日在聯合報撰文《台灣戰略角色的轉變:由守而攻》指出,如果民進黨再玩下去就會把台灣玩成下一個某地(戰亂衰敗之地)。 挑戰兩岸和平,挑戰兩岸穩定,挑戰兩岸交流,挑戰兩岸合作,挑戰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歷史的逆流,必須予以集火痛擊。我們要堅定信心、沉著應戰,堅守紅線、敵進我進,既不被美國政客的蠻橫囂張行徑所“怒而興兵”、民進黨當局的魑魅魍魎伎倆所“慍而致戰”;也不能讓美國政客誤以為可以步步進逼、“台獨”誤以為有隙可乘。要堅守國家核心利益的清晰邊界,使各類對手的每一次挑戰都付出相應代價。還是2004年“517聲明”那句話: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國人民面前,沒有任何事情比捍衛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更為重要、更加神聖。 注釋: ①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第七版P 36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②《美前高官:沒有法定承諾防衛台灣》中國評論網2020年8月19日今日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