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關注:核武器未來還有“用武之地”嗎?

http://www.CRNTT.com   2021-10-19 00:03:18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實習記者 許子懿)清華大學主辦的當代世界與中國系列講座第五講“核武器、核戰略與國際核秩序”於10月13日晚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本講主講人為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院、博導、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樊吉社。本場講座從五個部分展開:核武器的基本介紹,核武器的特點,全球範圍內的核政策,核秩序的特點、問題以及未來困境,關於核問題的廣義討論。

  講座之初,樊吉社教授引出了本場講座將要探討的五個問題:發展核武器需要克服哪些困難?什麼是最大的障礙?核武器是不是終結一切戰爭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什麼沒有國家再次使用核武器?一個國家是應該優先發展核武器能力還是常規武器能力?未來核武器還有“用武之地”嗎?

  在第一部分“從核談起”中,樊吉社教授首先以大家熟知的二戰時期的廣島為例,用展示了大量圖片以及數據證明了核武器所具備的強大的摧毀能力。接著,樊教授展示了自1945年以來世界範圍內各國核武器的試驗情況以及儲量情況——二戰後在1986年世界範圍的核武器數量達到了峰值,其中尤其以美蘇為代表。核武器的運載方式為該部分的第三塊重點內容,樊教授提到核武器發射的方式較為多樣,海陸空均具備發射能力。在空中主要表現為由轟炸機攜帶核彈頭的方式,在陸上的主要表現為車載機動、發射井的方式,在海中主要表現為由戰略潛艇攜帶的方式。其中潛艇攜帶的方式具備最高的靈活性與生存能力,轟炸機次之,發射井最次。在第一部分的最後,樊教授借用官方白皮書中對於中國導彈的概括,簡要介紹了中國目前所具備東風26、東風-31A等核武器力量。

  在第二部分“核武器:很貴·難用”中,樊吉社教授圍繞核武器的兩大特點價格昂貴、使用困難展開論述。在價格昂貴的問題上,樊教授以美國為例做出講解。根據美國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1940年至1996年美國在核武器的耗費至少為5.5萬億元,占到軍費的29%以及同期財政經費的11%。其中樊教授提到單純的核彈研發的費用並不高,但是加上其一系列的配套設施的共同費用就使得核武器身價高昂。在使用困難的問題上,樊教授提到,儘管各國在核武器上有著大量的經費投入、經過了大量的實驗,但是在二戰後世界上再無使用核武器的案例,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核武器的使用涉及到了人道主義關切——核武器作為殺傷力極強且無差別攻擊的武器,無法消除在戰爭中的附帶殺傷。樊教授提到,核武器的使用困難同時還體現在核武器本身所具備的危險性上,核武器具有數量多、部署分散容易成為目標的風險,未授權發射的風險以及出現意外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