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統獨勢力急速變化原因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00:03:06  


 
  其次,“愛台灣”既是一個價值問題,也是一個事實問題,起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為事實的問題。純粹的思想意識、是非對錯則與此不同,因為其間往往並不存在甚麼客觀的量化檢測手段,往往衹能是主觀的心理感覺。

  前幾年選舉,獨派出於騙選票的需要,用抗中凝聚人心,以“愛護”的名義喊出“新台灣人”,而統派卻仍然持續高喊“兩岸統一”,對此,獨派認為統派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選票,這絕不是一般而言的客觀效果問題。獨派的感覺固然於統派是客觀的,但其本身仍然是主觀的。統派可以說“兩岸統一”口號傷到了“台獨”人士的玻璃心,但“台獨”人士不能據此斷定“兩岸統一”的口號,客觀上造成傷害的量化數據或效果。假如獨派聽不進統派的解釋澄清,而一些或部分統派支持者也不願意對方有被傷害的感覺,就可能不會再喊“兩岸統一”的口號,乃至同意收回這一口號,但這並不意味著統派已經承認“兩岸統一”口號本身就產生了壞的客觀效果。由此,台灣社會也就陷入了沉默的螺旋,“統一”的聲量也就不象以往那樣高亢,至少是大幅度的下降了。

  以上這番道理,民進黨執政當局揣著明白裝糊塗。但放棄統一立場的統派支持者,自己恐怕未必十分清楚。因此,民進黨執政當局一口咬定某種思想觀點產生了惡劣的客觀效果時,這些支持者也可能以為確是如此。於是,衹好默默承認自己的觀點錯了,儘管其並不知道它究竟犯了什麼錯,但還是決定去改正它。

  面對這個明顯不過的矛盾,“立場”概念也許顯得更有說服力。當統派支持者的立場從民族復興收縮到衹剩下台灣時,就會納悶:為甚麼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執政當局和社會輿論卻認為是錯的?也許是自己沒有站在台灣的立場想問題的吧?可是,當意識到自己本來就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去著想的、為著台灣人民的福祉行動的,那是不是因為主觀上想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但客觀上卻站到了錯誤的立場上去了呢?這是否證明自己,本來想進這個房間,結果卻進了另一個房間!此時,從眾性心理便油然而生,不論是出於“民族復興總不會錯,但千萬不要站到台灣的對立面”的角度,還是出於“隨大流更安全”的角度抑或是出於二者的混合,最後就決定順從或收聲。

  六、拔樁:製造羊群效應

  轉換跑道的統派支持者,大多都經歷過類似的心路歷程,因而最終自己改變立場或跳脫統獨之鬥戰場。完成這樣一種複雜曲折的心理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開始,幾乎人人都想不通,不服氣,到後來才漸漸地表示通了服了。年初,台軍退役將領于北辰明確宣布退出國民黨,此前,有過更多的諸如陳明文、黃健庭等等統派支持者投靠綠營案例。許多學者也對此有過大量的分析,觀點大多集中於叛逆者的目的層面:一是藍營人士貪圖官位;二是綠營裂解藍營等等,鮮少見到從環境、策略層面來解釋這一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