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智庫:香港對國家的戰略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00:09:26  


 
  二是,國家不斷成就香港。即使香港發生了對抗國家主體的激烈群體事件,在回歸前不是“收回”或“解放香港”,在回歸後不是“改變香港原制”。如回歸前的“廣交會”(經香港邀請未與新中國建交國家工商界參加)、“三趟快車”(供港90%蔬菜副食)和“東江引水”(供港80%淡水),即使香港發生了總理座機被炸和“九龍暴動”(殺殘慘烈)。又如回歸前的香港基本法如期頒布⑬,即使香港發生了聲援北京“政治風波”的群體事件。再如回歸後,“十三五”提出“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功能地位”,即使香港發生了“佔中”事件;“十四五”賦予香港經濟諸多新的定位,即使香港發生了“修例風波”。

  三是,找準“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結合點,香港定會再創新輝煌。“結合點”就是“十四五”和之前國家賦予香港的全部定位。“新輝煌”對標香港歷史上兩次輝煌: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香港躋身亞洲“四小龍”;第二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頭10年,香港是國家招商引資的主渠道。

  三、香港對國家戰略價值

  香港經濟總量(GDP),早在1998年即回歸祖國翌年,就被廣東超越;2010年起不到10年,又先後被內地4個一線城市京滬穗深超越。其國家佔比,從1996年16.8%,降到目前不到2%。香港對國家還有沒有戰略價值?若有,在哪裡?

  1、善用“兩制”之利,是香港戰略價值的關鍵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是黨中央對“一國兩制”事業的最新要求。“一國”之本,目前內地和港澳“堅守”的決心和立場非常堅定;“兩制”中的國家主體姓“社”的制度之利(如黨的領導、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大家比較熟悉;港澳姓“資”的制度之利,就都不是非常清楚,“善用”更是嶄新課題。

  (1)尊重“兩制”差異,是善用“兩制”之利的前提。鄧小平有個著名的“兩方面論”:“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里允許一些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簡稱姓“資”),“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簡稱姓“社”)。他說:“不講兩個方面,怎麼能說是‘兩制’呢?那就變成‘一制’了。”

  一是,“兩制”不能等量齊觀,國家主體姓“社”是港澳姓“資”的前提。將內地或大陸稱為“國家主體”,是鄧小平的創造,他並提出著名的“兩前提論”:“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國家主體姓“社”也是港澳姓“資”的前提。他對國家主體若不姓“社”而姓“資”的危害,分析得最透徹:就會“歷史倒退”:“兩極分化”引起“百分之九十幾人鬧革命”或全國動亂;就會“難民遍布全世界”;就會港澳“首當其衝”、繁榮“一風吹”。他強調:國家主體姓“社”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定不移;深圳和上海浦東“整個還是社會主義制度”;都要做“改革開放實行姓‘社’不姓‘資’的標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