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社評:芯片法案反市場化 背離“美國精神” | |
http://www.CRNTT.com 2022-10-13 00:07:10 |
芯片法案確實擘畫了美國重振芯片產業的宏圖,但歸根結底,還是不離“胡蘿蔔+大棒”的窠臼。芯片產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投資規模動輒百億乃至千億美元,若無補貼根本吸引不到企業願在高成本的美國投資設廠。而芯片法案雖然號稱補貼規模高達2800億美元,但就芯片製造這一項的實際補貼僅為390億美元,還要分期5年投入,無異於杯水車薪。還要看到,當前美國政府債台高築,通脹趨於惡化,芯片法案許諾的種種支出將給美國政府和納稅人造成沉重負擔。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芯片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內使政府預算赤字增加793億美元。美聯社也評論稱,法案料將惡化美國內通脹形勢,拖累經濟增長。 芯片法案同時大搞經濟脅迫,其中明確規定,接受補貼的企業,十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令美國擔憂”的國家投產或擴大先進芯片產能。可以說是,該法案意圖強制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無疑是一個兩難選擇。拒絕補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恐將處於不利地位,但一旦領取了補貼,便意味著放棄了中國的市場機遇,甚至於失去這個龐大市場,危及他們的生存發展。 芯片法案的制定者們樂觀地認為,美國只要祭出大手筆的補貼,芯片製造業回歸就是指日可待。但毋庸諱言,美國的芯片製造業衰落的根源在於自身,主要原因包括美國本土生產成本過高,欠缺芯片製造人才,這兩大缺陷決定了美國很難扭轉敗局。正如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言,到美國設廠製造芯片,只能是白忙一場。芯片法案並未觸及導致美國芯片製造不斷外遷症結的核心,一味增加補貼可說是無濟於事。 反觀中國大陸,坐擁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產業配套也最為齊全,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中國大陸芯片產能增速已是全球第一。政治干預阻撓不了市場規律,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無可替代,“放棄中國市場等於放棄未來”,基本上是全球製造業的共識,芯片製造企業自然會“用腳投票”。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