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智庫:冷戰後美國生物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2-11-09 00:03:34  


 
  (一)克林頓政府生物安全戰略

  冷戰結束後美國首任總統為威廉·克林頓(William Clinton)。冷戰結束後,美國認為,雖然核大戰的危險已不存在,但核、生、化等已成為美國安全的嚴重威脅之一,而生物武器由於殺傷力巨大、易於獲得和隱蔽等特點,其擴散造成的危險性甚至可能超過核武器和化學武器。克林頓政府生物安全戰略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推動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1971年9月,美國、蘇聯、英國與其他12個國家,擬訂了《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和有毒武器公約》,即《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在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後,該公約於1972年在倫敦、莫斯科和華盛頓開放簽署,並於1975年3月生效。

  “為了防止恐怖分子、犯罪分子和一些對美國懷有敵意的國家使用生物武器襲擊美國人民”,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年5月22日宣布,美國政府“將進行協調一致的努力,來防止生物武器的擴散和使用”,把“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使之有一個強有力的核查制度來進行檢查和防止欺騙”作為一件頭等大事。

  1996年召開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四次審查會議集中精力制定核查機制和速度。此後,西方積極推動談判,加強《公約》核查措施。

  其二,將防止生物武器擴散放在國家安全重要地位。1991年冷戰結束,據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理查德·切尼提交的《1992年度國防報告》中估計,截至2001年,將有10個國家能夠部署生物武器。1996年3月當時的國防部長威廉·佩里在向國會提交的《國防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冷戰後美國新的防禦戰略——“預防性防禦”戰略。佩里宣稱,美國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付核、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擴散,一個潛在的侵略者如果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僅會增加衝突的死亡率,而且首先會增加發生衝突的可能性。〔2〕1997年10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強調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其他先進武器擴散,防止其落入部分失敗國家或恐怖主義組織手中。1999年,克林頓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闡述了組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三大內容即“塑造”、“準備”、與“反應”。其中,“反應”要對付的美國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挑戰包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3〕

  其三,重點實施測定某些生物戰劑的方法和開發疫苗。1994年5月,時任美國副防長約翰·多伊奇在一份關於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報告中建議,在每年用於生物和化學武器測定裝置研製的1.1億美元預算中增加7500萬美元。“生物綜合測定法”(英文縮寫BIDS)使可疑空氣試樣與能和某種生物戰劑發生反應的抗體接觸。至1996年底之前,美國在研究對付生物武器方面主要是以開發疫苗為重點。美國給派往波斯灣的美軍部隊注射抗炭疽疫苗,並同時使用6種輔助藥劑強化注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