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 |
中評青年論壇:對台方略與兩制方案 | |
http://www.CRNTT.com 2022-12-16 00:06:39 |
當前兩岸對惠台政策的共識與分歧 自2018年首次推出“惠台31條措施”以來,大陸每年都以多部門共同發布的“組合拳”形式推出新的惠台政策措施。從效果看,“組合拳”的發布形式改變了以往由某一部門單獨出台相關文件的“碎片化”形式,有助於在陸台胞與島內台胞的直接查閱,避免政策因未被廣而告知所閒置或受島內媒體所誤讀的情況。但也必須承認,基於兩岸雙方差異化的認識,兩岸雙方在惠台政策措施的概念價值、影響成效與未來前瞻三方面,既有共識也存分歧。 首先是概念價值方面。大陸強調惠台政策是做好台灣人民工作的政策工具。通過惠台政策落實“同等待遇”,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台灣,楊開煌教授認為,惠台政策已從以往天女散花式的讓利轉變為精準的惠民政策,是從以往間接落實的辦法轉為直接對口的新做法。張五岳教授認為大陸對台側重點從“和平發展”轉向“促統反獨”,通過惠台政策達到“做台灣人民工作”,也適度“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由此來看,雙方共識都是要爭取台灣人心。大陸立足於“以我為主”,一手集中考慮解決積纍多年的台胞權益問題,一手提供新的政策助力在大陸的台灣同胞發展。台灣則更關注政策發布背景及具體做法,也會顧慮到台灣當局反應,探討大陸政策背後對台灣當局的用意。而這一點可能與大陸學者的認知明顯有所不同。 其次是影響成效方面。2018年以來,大陸學界通過多種數據發現新的“西進潮”,特別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再次湧現。即使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兩岸貿易數據也能印證兩岸融合發展仍是穩中有進。同時,在陸台灣青年的社會融入程度逐步提升,這一明顯現象也受到台灣方面的關注。此外,島內更關注惠台政策對大陸台企“在地化”對島內專業人才的影響。部分島內學者認為大陸各地方政府與台灣的經濟與政治交流程度,與惠台政策的優惠力度呈正相關,優惠政策越大,經濟政治往來越密切。在這個方面,兩岸的共識是承認惠台政策對台灣民眾有吸引力。大陸更關注宏觀總收益,聚焦台灣青年群體。而台灣則關注自身的微損失,如人才流失以及是否存在“以經促政”或“以經促統”的問題。 最後對發展前景的思考。大陸學界認為惠台措施仍有深化、完善與優化的空間,也將影響到惠台政策最終是否能夠實現從利益融合到心靈契合的正向轉變。在台灣方面,潘兆民教授提出因惠台政策而到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與未能到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之間產生隔閡。留在島內的台灣青年更易接受島內媒體所謂“產業外移”造成青年失業的錯誤觀念,加深兩岸民意的對立。2020年以來,部分島內舆论認為惠台政策雖有助於在陸台胞,但受疫情的影響,難以吸引增量,大陸需要進一步釋放利好。綜合來看,兩岸的共識是惠台政策會延續,也仍有改進空間。大陸追求的是深化、完善以及外溢的可能性。而台灣關注的是公平與世代對立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來,台灣社會對惠台措施存在矛盾心態,既承認大陸提供了優質發展機會,又因疫情導致部分台灣年輕人望而卻步。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