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論壇:後疫情時代的中美競爭與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2-12-17 00:07:33  


丹尼爾·羅素(會議截圖)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認為,如何把機遇轉變成現實,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關注。第一,最關鍵的就是管控風險。包括涉及台灣的問題,兩國領導人都有對現實的高度認知,而且也都採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第二,管理相互矛盾或者相互規制。過去這幾年兩國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這裡面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內容,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見面和談判可能無法收穫預期效果;第三是管理裂痕。實際上,我們正在逐漸破壞二戰以來形成的全球治理體系,比如WTO和SWIFT系統。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自證預言效應”,即為了規避風險而選擇建立自己獨立的系統,而越是這樣做,脫鈎、裂痕就會進一步地加深,最後就會變成現實。

  美國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認為巴厘島峰會能否成為轉折點取決於兩國國內政治情況。一方面,美國中期選舉之後,眾議院受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受民主黨控制,這樣使得政府很難發揮影響。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會走一些折中之路。另一方面,隨著疫情的結束,中國逐漸放寬政策,商界的企業、企業家可以進行交流,互相訪問,不管在經濟還是貿易上都可以鋪設一條緩衝之路。所以,在中國內部所採取的改革,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中美關係上出現的不諧之音。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CCW)院長於運全強調,中美對彼此的認知和雙方真實情況的差距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中美民眾之間的負面認知超過了三分之二,這是極不正常的。作為智庫,怎樣改變中美雙方這種不正常的認知狀況,應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一個方向。“巴厘島峰會可能是中美關係改善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我們也希望中美智庫能將政府之間的共識或改善的跡象盡可能轉變為趨勢,並在中美政策和民眾態度之間發揮潤滑劑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