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評論》306期:論重大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3-06-01 00:02:24  


《中國評論》2023年6月號目錄
 
  本期“智庫報告”欄目刊登了《汪辜會談的歷史啟迪與兩岸現實難題---兼談美在兩岸對話協商中的角色轉變》一文,作者周志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與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表示,1993年4月舉行的汪辜會談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歷史性一步。汪辜會談的歷史啟迪除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平等協商方式、求同存異路徑、排除外力干擾、追求雙贏成果之外,還有推進兩岸協商談判時必須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尊重協商談判規律。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兩岸之道,唯和與合”的中華文化智慧,持續保持談判迴旋空間,“不要把棋給下死了”。兩岸如此方能相向而行,持續推進制度化協商談判,逐步解決兩岸面臨的諸多現實難題,進而共議統一。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的重要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這個共識說到底就是和平共識。美國在兩岸對話協商中的角色轉變,使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抽掉“九二共識”的和平大廈基石,導致兩岸關係長期處在複雜嚴峻狀態,嚴重威脅台海和平。

  本期“智庫聚焦”欄目刊登了《美韓峰會後的東北亞局勢評估》和《近年來韓國對台政策的新變化及其走勢》兩篇文章。

  《美韓峰會後的東北亞局勢評估》一文作者李枏(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認為,近期美韓峰會對美韓同盟進行了實質性提升和重塑,實現了多方位、多層次的戰略重組,反映出美韓同盟以及美日韓三邊關係更為深化,且已完全被嵌入進美國的印太戰略之中。在此形勢下,東北亞陣營化趨勢更加明顯,朝鮮半島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增加,這些都將對中國周邊安全形勢構成嚴重威脅。但同時也應看到,此次峰會並未使韓國在安全與經濟上的擔憂得到完全化解,仍凸顯出美韓兩國的分歧和裂。

  《近年來韓國對台政策的新變化及其走勢》一文作者陳婧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朝鮮語專業學生)、曹宇軒(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表示,隨著中美戰略博弈日益加劇,韓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選邊站”壓力,韓國在中美間維持適度平衡的政策已難以為繼。鑒於台灣問題日益成為中美戰略交鋒的核心議題,韓國對台政策出現了一定程度轉向。從近年來韓國官方涉台言論日益增多這一現象,不難看出韓國對台政策的新變化及其未來走向。未來韓國與台灣的合作會有所增多,會衝擊一個中國原則,但鑒於維持中韓兩國關係的穩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韓國在制定對台政策時依然需要充分考慮中國大陸的立場及態度。

  本期“智庫觀察”欄目刊發了《從尹錫悅試圖“擁核”看美韓日軍事同盟合體》一文,作者劉瀾昌(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表示,韓國總統尹錫悅試圖“擁核”,炒作韓國“一年內可製造出核武器”輿論,引來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緬因”號停靠釜山海軍基地,且首爾從原來堅決反對日本將福島核污水排入海的立場後退,東亞地區陡增“三核危機”。梳理“三核危機”的演變發展可見,表面上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的矛頭是指向朝鮮,他改變了前任總統文在寅的“北方政策”,企圖“以核抗核”,因此也順從美國總統拜登的要求而向日本“屈辱外交”。然而,實質上是配合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印太戰略的實現,那就是促使美韓軍事同盟和美日軍事同盟合體,形成“亞洲北約”的核心。

  劉瀾昌指出,美韓《華盛頓宣言》美方承諾對韓“延伸核威脅”,但是仍然禁止韓國研製核武。白宮也以“韓核”和“日核”作為對華關係的交換牌。日韓之間存在的歷史恩怨和經濟競爭性大於互補的結構性矛盾,阻礙美國打造“美韓日”新三邊關係。韓日如堅持奉行“倚美抗華”路線,不但導致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也必然阻礙其本國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