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兩岸媽祖文化與民族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4-02-12 00:04:58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天津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何慧俐,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推進兩岸心靈契合:媽祖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作者認為: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結兩岸關係的精神文化紐帶,對於強化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推進兩岸百姓的文化認同、構建兩岸人民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具有內在實質意義,是兩岸之間相當重要的文化資源。媽祖文化在增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實踐上,發揮著獨特作用,深具價值。文章內容如下:
 
       一、兩岸媽祖文化的淵源與傳承

  媽祖文化起源於北宋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媽祖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北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為救助漁民不幸遇上海難而逝。由於她生前行善濟世,人們對其感恩戴德,當地漁民在湄洲島上立祠祭祀,稱之為“通靈神女”。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朝尊號的出現,政府的敕封對於媽祖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媽祖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伴隨“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鄭和下西洋之後,媽祖文化傳播的速度有所加快。嘉靖、萬曆年間(1522-1620),澎湖島內也興建了媽祖廟。清代是福建省等沿海民眾遷移台灣的高峰期。大量的大陸移民遷居到台灣各地,媽祖文化隨著移民迅速地在台灣傳播開來。從福建移居台灣的民眾在出發前,總會前往媽祖廟進香,並且在船上奉祀媽祖,渡過黑水溝平安抵達台灣後,會設立神堂,常年虔誠祭拜。早在康熙七年(1668),台灣南部的安平、西港等地,已經建造了天妃廟。1960年台灣全省媽祖廟有383座,1981年增加至500多座,到20世紀末,台灣媽祖廟有800多座。如果加上以媽祖與其他神祇共祀的廟宇,台灣的媽祖廟有1000餘座。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