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看資本主義的弊病

http://www.CRNTT.com   2008-11-04 11:37:30  


 
  二、把握客觀規律,防止資本運行無序化、極端化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始,西方一些大國把自己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制度視為前蘇聯解體、結束冷戰的“功臣”。其實“前蘇聯”模式并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它的失敗是不尊重經濟規律的結果,而資本主義并未取得制度的勝利。但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一些大國頭腦發熱,自視經濟政治制度優越,欲將自己的制度打造成為千年不變的資本帝國,這是完全違反歷史辯證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資本主義者們忘乎所以,以為將統治世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優越感逐日提高,導致新自由主義形式的資本主義取代了原來國家管制的資本主義形式。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特征有:放鬆對經濟和金融的管制,允許自由市場的存在;反對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的政府調控,鼓吹市場萬能,斷言只要靠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就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斷言私有制優越於公有制,宣傳私有制是靈丹妙藥,是惟一選擇。基本特征是:1、全面私有化。2、否定私有制具有經濟剝削性質。3、完全否定國家計劃的作用,把國家的作用僅限於“守夜巡警”,反對馬克思主義和新老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幹預政策。4、主張一切產業都無須保護。5、消除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自由貿易。6、在戰略和政策方面,極力否定社會主義,大力宣揚全球資本主義化。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勵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一體化,著力強調要推行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全球資本主義化。 

  新自由主義形式的資本主義對自由市場經濟過於自信,甚至到了迷信境地,宣稱市場本身就有糾偏的功能,政府只要放手不管,市場就完美了,經濟就可以發展。這樣一來,美國采取放任的自由市場政策,并使之在金融領域盛行,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在美國,金融企業的利潤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擴張的幅度明顯大於其所服務的實體經濟,而且隨著監管的絆腳石被移走,政府監管沒有了,中央清算系統不靈了,集中交易的報價系統不起作用了,准備金保證要求放低了,風險監控不追蹤了。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當中,從而使隱患一步步擴大。這種放鬆管制的爆發性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多重委托代理關系的鏈條便從根本上斷裂了,逐利的擊鼓傳花游戲玩不下去,危機便不可避免。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始,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一些大國特別是美國借助經濟全球化,不遺餘力地向發展中國家推銷自己的經濟體制、經濟制度,雖在拉美國家和前蘇聯留下惡果也不認賬,更談不上反思自身體制制度的缺陷。相反,為了本國的利益,為了繼續維持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優越感,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交往中以自己的經濟體制、經濟制度為標准,凡是不搞自由市場經濟就橫加指責、幹預。在金融領域,以自由市場經濟理論評價發展中國家所采取的金融監管政策,這樣一方面吸引更多國家的資金更自由地流向華爾街,另一方面為本國的金融炒手、金融大鰐在別國金融市場投機逐利開道。索羅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興風作浪就是典型一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當時西方國家認為這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要求亞洲政府要讓市場主導,該倒的銀行就讓它倒。與亞洲金融風暴形成對比的是,自華爾街金融危機暴發以來,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行動。英國的救市方案,則是直接注資,換取銀行的優先股,實際上就是銀行的國有化,政府直接接管。這些救市措施,實質上采用的是政府幹預的辦法和手段。自金融危機暴發以來,所謂風險自負的投資原則再也難以堅持下去,所謂資本市場萬能論更是不攻自破。對比亞洲金融風暴與這次華爾街金融風暴,西方一些國家看待金融危機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意識形態的虛偽性充分地暴露出來。事實表明,絕對相信市場本身就有糾偏的功能,政府只要放手不管,市場就完美了,經濟就可以發展,根本是行不通的。而且,主觀上認為政府調控、政府幹預不管用了,過時了,不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具體階段、具體問題,抽象地認為自由市場比政府幹預優越,也是主觀和片面的。計劃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的優劣,要以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來衡量,要看解決什麼具體問題。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金融危機讓全世界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盛行全球的經濟自由主義的利弊。凡是搞原教旨主義早晚會出毛病。前蘇聯模式是搞純粹的計劃經濟,是計劃經濟的原教旨主義,違背了客觀規律。但社會主義在改革前進,意識到不能在經濟發展上搞極端化,吸收了資本主義有益的東西,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制度也存在著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根深蒂固的問題。但是資本主義不思悔改,陷入市場原教旨主義,金融危機就是一種懲罰。所謂自由資本主義是一種極端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是資本原教旨主義的翻版。這種走向極端的制度不具備現代制度的特征。現代制度高度重視客觀規律,是根據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的。欲把一個制度打造成千年不變的資本帝國,無疑是完全違反客觀規律的痴人說夢。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只能是近代制度,不能說是現代制度。現代制度是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結合,而資本主義已走上了極端化的道路。 

  資本原教旨主義在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特別是由於前蘇聯的解體,盛行於世,鼓吹的是一些什麼人呢?都是資本原教旨派,如裡根、撒切爾等,而且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人,不僅在西方有一幫吹鼓手,在中國也有一些人對資本非常迷信的專家學者,以為資本主義就是靈丹妙藥,能够包治百病,“看不見的手”能解決所有問題,而忽略了“看得見的手”。在經濟活動中不能只講“看不見的手”,不講“看得見的手”,我們現在要講兩手,“看不見的手”也必須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對此要進行適當的調控,絕不能自由放任。當然,調控到多少合適,這需要對分寸和程度的科學把握。市場經濟不能只要市場不要計劃,也不能只要計劃不要市場。只有計劃不按市場規律辦事是僵死的,只有市場不要計劃調節也是行不通的。放任“看不見的手”操控市場,必然放大資本的破壞性,使它逐利貪婪的本性無所顧忌,導致危機爆發。只有用“看得見的手”加以調控,才能驅害興利,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當然,“看得見的手”對市場的幹預必須建立在對規律的把握上,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對市場的調控不能影響市場作用的發揮,否則將造成市場的僵化。只講自然發展,放任發展,是另一種違背規律的表現。所謂“小政府,大社會”,在經濟領域,不過是資本寡頭不受約束的借口,沒有強有力的約束,資本的劣根性不能受到限制。不能允許任何人通過資本把私利放大到無限,而嚴重侵害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就是要靠政府來維護。誰代表公共利益?政府代表。誰代表資本利益?資本集團代表。任何一個公平的理想社會都不能把私利最大化,公共利益最小化,那樣最後的結局是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少數資本占有者受益。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就是對資本的占有方式不同,對資本的占有方式決定著資本的運行效率。只強調資本的社會占有,使資本的有益功能受到限制,就不能發揮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而只強調資本的私人占有,會導致資本的原始破壞性不受約束,放大貪婪逐利的本質,導致經濟發展失序。因此,絕不能把資本的占有方式絕對化。完全的社會占有導致經濟體制的僵化,前蘇聯的模式是最典型的教訓,而美國式自由資本主義導致的金融危機,則是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絕對化的惡果。對資本的占有形式,是社會化多一些還是私有化多一些,要根據生產力發展的程度適當把握。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經濟危機頻發甚至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一個根本原因是資本私有化的結果。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的社會中,不是靠公平貿易而是兵戎相向掠奪資源。而在生產社會化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把資本占有完全私有化是違背規律的。當今時代,不認識不承認資本的社會化性質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美國等西方社會自恃戰勝了前蘇聯體制,資本可以肆無忌憚,一味強調私有化,導致資本制度失控失序。現在又用資本社會化方式拯救危機,只能說是資本至上的失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