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30年來中國人思想觀念的三大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08-12-09 07:47:45  


30年前的中國,沒有亮麗色彩。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北京日報刊登中央黨校教授、理論動態原主編、學習時報原高級顧問沈寶祥的文章,分析30年來中國人思想觀念的三大轉變,全文如下:
 
  30年改革開放,深刻地了改變了我們的社會,也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觀念。這些思想觀念的變化,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進行梳理和概括。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轉變之一:對財富的態度——從“不敢富”到“求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思想認識從求富到怕富、不敢富,再到求富,走了一個“之”字形。 

  我們黨進行革命的初衷,就是為了改變貧窮落後,求富強。對此,大家的認識都是很明確的。正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七屆六中全會上講話提出:“要鞏固工農聯盟,我們就得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使農民群衆共同富裕起來。”(《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197頁)這是講農民的共同富裕。過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澤東又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講共同富裕。他說:“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階級。”(《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95-496頁)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閃光點,但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從理論上充分加以論證,因而這個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鞏固的,所以不久,在國內國際複雜的政治背景下,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發生了大的搖擺,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讚賞“窮”、貶斥“富”的大轉變,影響到全黨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義下發動和推進的。據說,人富裕了就要變“修”。什麼叫“修”?“修”就是傾向資本主義,就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修”等於“資”。實際的邏輯就是,窮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沒有革命性,就要變“修”,變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在這種輿論的引導和影響下,人們以窮為榮(所謂“窮光榮”),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窮為榮,懼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這是對人們追求財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馬克思曾說,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鄧小平明確指出,絕不能講什麼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過。在改革開放中,我們清算了窮社會主義的思想,徹底否定了“窮革命,富變修”的糊塗觀念和錯誤思想。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人民創業。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黨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衆擁有財產性收入,使家庭財產普遍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黨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實,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步轉變。現在,困擾了我們多年的“窮革命,富變修”的錯誤思想已經被基本消除,廣大群衆能够理直氣壯地講富,理直氣壯地創業致富。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最具實質意義的思想解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