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臺灣政黨:沒有第二 哪來第三

http://www.CRNTT.com   2009-01-13 11:16:02  


施明德很難在臺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下擴展第三勢力。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訊/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林金源、石佳音的文章“沒有第二 哪來第三”,認爲如果“把南北座標視為統獨立場的指標,再以東西座標表示民生議題的左右立場,”而“兩個座標組成的四個象限,”臺灣人“已被綑綁在既獨且右的一隅”,第三黨也因此難有生存空間。文章内容如下:
 
  民眾對朝野兩黨的滿意度跌落谷底,創立第三黨遂成為脫離苦悶的一絲希望,但我們不得不指出的殘酷事實卻是:即便過半的選民對兩黨失望,第三黨仍然千呼萬喚出不來。 

  因為在目前台灣的單一選區制之下,第三黨幾乎沒有存活的空間。而目前兩黨在統獨與民生議題上差距不大,已形同一黨。未來即便有新的黨殺出重圍,估計也會與日趨一致的現有兩黨沆瀣一氣。若連“第二”都稱不上,談何“第三”? 

  輸掉“總統”大選和“立委”席次之後,民進黨又遲遲無法與扁切割,最大在野黨既無法有效制衡,更缺乏道德正當性,一黨獨大應是台灣現況的較佳寫照。另外,綠營人士痛心台獨大業被扁搞砸,群龍無首的窘境當然必須解決。如果李登輝與施明德能整合綠營勢力,不僅可以取代式微的民進黨,維持台獨氣勢於不墜,又可增添馬英九與中共對壘的籌碼。但這個新組的政黨頂多只能算是取代民進黨的第二黨,如果它再沒有嶄新的信念與立場,就連第二黨都不是。 

  把南北座標視為統獨立場的指標,再以東西座標表示民生議題的左右立場,民眾關心的問題大約都落在這個平面,政黨立場就是這個二維空間的一個區位。 

  西方政黨政治發展的過程中,代表貴族、資本家的右翼政黨著重經濟效率與成長;代表平民、勞工的左翼政黨則追求公平和諧以及環保。透過左右政黨的輪流執政,才能為各階級利益以及各種價值觀取得平衡點。以往的台灣,由於階級區分不明,又被長期灌輸右翼思想,左派形同洪水猛獸。台灣人向來鄙視極權式社會主義國家(如古巴),當然對於他們免費看病、免費上學的制度也毫無興趣。平均稅率偏低的台灣,除了為降遺贈稅爭吵之外,很難理解北歐分權式社會主義國家的總理是如何搭公車上班,以及他們的高稅率如何與高競爭力並存。 

  台灣主要政黨皆屬右翼。工黨、社民黨早已煙消雲散,綠黨、勞動黨也沒引起注意。歷次選舉中,左右路線的論辯從未成為主軸。東西座標的左半邊空盪無人,台灣把自己限縮在右邊兩個象限。 

  再就統獨立場而言,獨的聲浪早成台灣主流,這是綠營長久經營的成果。藍營雖反台獨,但並不敢、不願統一,“維持現狀”遂成為暗獨的取巧包裝。兩岸國力與國際地位的現狀,從一九四九到一九七九,再到二○○九,何曾維持過?“維持現狀邁向統一”或“維持現狀邁向獨立”才是完整的敘述,也是台灣不可迴避的選擇。國民黨不敢主張前者,是一個表面“維持現狀”,實則堵死統派空間的獨台政黨。南北統獨座標的上半邊無人問津,統的好處沒人敢提,台灣再被限縮在獨的象限。 

  兩個座標組成的四個象限,我們已被綑綁在既獨且右的一隅。在這個擁擠角落,再多的政黨都無法開拓人民的選擇空間。值得欣慰的是,兩次政黨輪替都讓貪腐者下台,這或許是台灣選舉的唯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