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孫震:台灣產業轉型經驗的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1:14:01  


 
  我1973年到“經濟設計委員會”工作,那時候工業技術研究院在新竹旁邊的竹東開始建設新竹工業中心園區,1974年他們就開始研發集成電路。工研院是從1974年決定生產半導體,1976年開始蓋集成電路示範工廠。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本土的很多企業家,像施振榮他們,就可以開始創業了。台灣的產業幾乎是從零開始,但大陸不是,大陸有很多外國投資和台灣投資,12寸的晶圓工廠,大陸老早就有了嘛。 

  你在小孩的時候,真的需要大人來扶持、帶領,但是當你成長了,大人還在你旁邊囉裡囉嗦,就會阻礙你的發展了。台灣在早期缺少科學技術和產業基礎,由政府帶領,從勞動密集走向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比較容易實現,你把人家的設備買來就好了。你走向科技密集型產業,就需要科技研發背景,需要高技術人才,你就知道民間的智慧比政府高了,那時候政府就準備一個好的環境,讓民間智慧能够充分發揮好了。 

  南都:生產力中心和工研院提供的幫助,有什麼不同? 

  孫震:生產力中心是個很小的單位,他來邀請機械專業的專家一起來幫忙,它是組織者,借助外面的力量,提供企業的輔導。工研院自己有六千人,單是博士就有八九百個,碩士以上的人力占一半以上,它沒有主動去幫人家,企業有什麼要求,是要拿錢買的。工研院還有一半的錢是“經濟部”的,要看看“經濟部”讓自己幹什麼。但工研院不是管理專家,提供的都是技術方面的幫助。 

  “經濟部”每年編有科技經費,給工研院發展未來的產業和技術。技術研發完成後,企業可能有興趣,它可以進駐到工研院的“孵化器”,工研院就幫助企業把它引進到工程領域,取得外面的資金,實現商業化,這個企業也變成新的廠商。 

  台灣還有一個資訊工業策進會,在和平東路的科技大樓裡,這是李國鼎(曾任台灣造船公司總經理、“美援會”秘書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總統府資政”等。從早期草擬“獎勵投資條例”、推動加工出口區,到後來協助策劃科技發展方案,創設科學園區,促進國際合作等,李國鼎先生對台灣經濟建設貢獻良多。被稱為“台灣經濟發展奇跡的締造者”,台灣“科技之父”、“財經之父”、“經濟之父”)設立的,幫助信息工業的軟件發展,現在是由剛剛下來的“經濟部長”陳瑞隆做董事長。因為信息工業的硬件是在工研院,工研院有個電子工業研究所,有電腦與通信工業研究所,還有光電所。“經濟部”有中小企業處,還有中衛發展中心———“經濟部工業局中心衛星工廠制度推動小組”,促使產業相輔相成、共存共榮,並提升企業經營及品質水準,促進產業升級,樹立國際優良形象,進而增進對外競爭力。 

  對於台灣,對中小企業的扶助非常重要,雖然中小企業產值占不到全體企業一半,但數量占全體企業比重的百分之九十幾,吸納了就業人數的百分之七十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