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前財長鼓吹“中國責任論”意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09-02-01 10:31:18  


 
  “對‘中國責任論’的種種强烈反駁,顯示出中國的謹慎態度。”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國際關係問題專家相藍欣認爲,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使得它對國家尊嚴的維護和對國際輿論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一個無可諱言的事實是,“西强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西方輿論對中國人的看法固然有種種不信任的偏見,但我們解釋自己的能力也受到西化語境的嚴重制約。因此,警惕一些西方媒體借金融危機之機大做文章、炒作“中國責任論”是一種必要的謹慎。

  誠然,中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理應在國際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這也是中國政府一貫保持的態度。但這幷不意味著應該過分强調中國的責任,幷讓中國承擔一些對中國不利、中國能力達不到或者是別人認爲的某一種責任。

  但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美國的經濟政策、金融監管和金融市場的多重失誤———這一點早已被全球衆多經濟學家們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所論證。而關于中國高儲蓄率問題,中美之間也曾有過多次交流,去年6月舉行的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已經很有技巧地“從中國角度作出了有信服力的解釋”。因此,對于美國這樣一個經濟實力超强、政治影響力廣泛的發達國家,在檢討金融危機的原因時,理應深刻反省自身,認真吸取教訓。而如果將全球經濟失衡歸咎于順差國,顯然是推卸責任,站不住脚的。

  當前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不論是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糾正危機所暴露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都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正如胡錦濤主席在去年11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所强調的,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營造有利于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

  “當務之急是,少一些責難,多一些自我批評。我認爲美國應當正視自己在其中應負的大部分責任,而不是通過指責他國來轉移國內民怨,這才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應對危機的態度。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吸取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防範類似危機再度發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如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在具體政策層面,王元龍認爲,一方面,美國應負起大國責任,停止轉嫁危機,幷通過减少財政赤字,提高國內儲蓄率,加强金融監管,减少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限制等措施,但不能一味追求美國一國的經濟政策目標,而要更多考慮和追求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則應首先集中力量解决內部問題,這也是其能够爲推動全球經濟均衡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只有以加快自身崛起爲前提,發展中國家才能在自身國力允許的條件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 第1頁 第2頁 】